清史稿-赵尔巽

作品简介

《清史稿》是北洋政府时期,经袁世凯批准,由赵尔巽为总担纲编纂的一部大型清朝历史史籍,因其未经总阅修订即匆忙付梓刊行,故曰“史稿”。参与该史稿纂修的工作人员,前后有300多人,编纂时间历达15年,最后成书536卷,800余万字。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赵尔巽在《发刊缀言》中指出,本书是“作为史稿披露”的“急救之章”,并非视为成书“。

作者简介

赵尔巽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并参与了多项重要的国家事务。

赵尔巽(1844年7月8日—1927年9月3日),字公让,号次珊,别号无补,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市)人,祖籍山东蓬莱。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家族中多有科举出身的官员。赵尔巽自己也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进士及第,随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职位。

在职业生涯中,赵尔巽曾担任过多个高级官职,包括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湖南巡抚、民部尚书、天京将军、江西总督、四川总督等职。他在宣统三年(1911年)成为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后,他在奉天(今辽宁)成立了保安会以阻止革命。民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奉天都督,但不久辞职。1914年,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在袁世凯称帝时,被尊为“嵩山四友”之一。1925年,段祺瑞执政期间,任善后会议议长、临时参议院议长。

除了政治职务,赵尔巽还致力于教育和文化的推广,他创办了奉天讲武堂,并主编了重要的历史文献《清史稿》。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诸多变革,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

目录

本纪·卷一
本纪·卷二
本纪·卷三
本纪·卷四
本纪·卷五
本纪·卷六
本纪·卷七
本纪·卷八
本纪·卷九
本纪·卷十
本纪·卷十一
本纪·卷十二
本纪·卷十三
本纪·卷十四
本纪·卷十五
本纪·卷十六
本纪·卷十七
本纪·卷十八
本纪·卷十九
本纪·卷二十
本纪·卷二十一
本纪·卷二十二
本纪·卷二十三
本纪·卷二十四
本纪·卷二十五
志·卷一
志·卷二
志·卷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