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十八卷。唐李翱(772—841)撰。李翱谥号为文,后世称为 “李文公”。生平详见 《论语笔解》(辞目)。此书版本较多,据 《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载均为十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有 “蜀本,分二十卷。”但均散佚不存。此集共十八卷。所录皆文,无诗。前有广西布政使何宜序。集中卷一为赋,卷二一五为文,卷六一八为书,卷九为表疏,卷十为奏议状,卷十一为行状实录,卷十二为碑传,卷十三为碑述,卷十四一十五为墓志,卷十六为祭文,卷十七一十八为杂著。李翱才学虽皆逊韩愈,不能熔铸百氏皆如己出,而立言具有根底。大都温厚和平,俯仰中度,不象李观、刘蜕等人有矜心作意之态。苏舜钦评为“其词不逮韩,而理过于柳。”另外,光绪初冯焌光刻《三唐人集》丛书本,为 《李文公集》十八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首为提要,次为何宜序,黄景夔序,附录有史话、欧阳修读李文一则,卷末有邢让、赵汸、毛晋、全祖望、吴大廷、冯焌光等人跋语。还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三唐人文集》本行世。均为十八卷。
作者简介
李翱是唐代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对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有重要影响。
李翱(772年-841年),字习之,出生于汴州陈留县(今属河南开封),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他与韩愈一同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关于李翱的具体介绍:
学术贡献:李翱对儒学有深入的研究,尤其以《复性书》最为著名,其中试图重建儒家心性理论,提出“性善情恶”的观点,为后来宋代理学家的心性论奠定了基础。
政治生涯:李翱在官场上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等,最终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
文学成就:除了哲学著作,李翱还有大量的诗、赋等文学作品传于世。他的文风追求古雅,反对当时流行的骈文风格,力主恢复古代散文的传统。
思想地位:李翱的“复性”思想和韩愈的“道统论”共同构成了从先秦儒学到宋明理学过渡的重要桥梁,被视为新儒学的先导。
个人趣闻:据亦舒的小说《洗心禅》描述,李翱曾受到佛教的影响,非常欣赏药山禅师的德行,并亲自去拜访以求道学上的指导,但遭到了药山禅师的冷遇,最终通过一番对话,李翱颇有所悟。
综上所述,李翱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哲学和思想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和思想至今仍被后世学者研究。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