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斋文集-吴与弼

作品简介

十二卷。明吴与弼(1391—1469)撰。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崇仁 (今属江西)人。永乐七年(1409)赴南京省亲,从学于杨溥。因获读朱熹所编的《伊洛渊源录》而立志学习理学,发愤读书。天顺元年(1457)以忠国公石亨荐,征至京师。授左春圬左谕德。辞不就职,归里后,以读书授徒终志。著有《康斋集》。其集初刻于江西抚州,因岁久早已不存。后有弘治七年 (1494)江浦吴泰刻本,正德十年 (1515)彭杰刻本,嘉靖五年 (1526)林维德刻本,此本乃崇祯五年(1632)江南提学副使陈维新所刻。凡十二卷。分为诗七卷,奏疏、书、杂著一卷,序一卷,记一卷,目录一卷,跋、赞、铭、启、墓志、墓表、祭文一卷。其诗自永乐八年 (1410)至正统六年 (1441),皆以年编次,内有《洪都稿》、《游金陵稿》、《适上饶稿》、《金台往复稿》、《西游稿》、《东游稿》、《适闽稿》、《东游饶川稿》等诸集。而所注某稿止此之后,又有附赘之诗,亦以编年续入。其人,颇好自我标榜,不仅替权臣的年谱作序,还屡称梦见孔子、朱子,或孔子来访,其妻亦称梦见孔子相访,因而颇受世人诋毁、讥讽。然吴与弼之学,实能兼采朱、陆之长,刻苦自立,及门弟子陈献章,得其静观涵养,遂开白沙之宗,胡居仁得其笃志力行,遂启余干之学,其功未可以尽没。其诗文亦皆淳实近理,无后来洸漾恣肆之谈。有些小诗,如“风来夜帎寒,云宿晓窗雨。旅思共秋生,遥思故山侣”(《秋晚》)等,皆写很清新,富有情致。有明嘉靖、崇祯刻本存世。

作者简介

吴与弼是明朝著名学者、理学家、教育家及诗人,同时也是崇仁学派的创始人。

吴与弼(1391~1469年),初名梦祥,字子傅,号康斋,生于江西崇仁的一个官宦世家。他是国子司业吴溥的儿子,早年师从杨溥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吴与弼一生不应科举,讲学家乡,屡荐不出,弟子中包括著名学者陈献章、胡居仁等。他在学术上对朱熹的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专心攻读《四书》、《五经》以及洛学、闽学等。吴与弼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其教育理念和思想影响了无数学生。

作为理学开山之人,吴与弼创立的“崇仁学派”在明代学术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他开创的学派影响了江门之学、余干学派以及江右王门之学,这些学派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第二次下移,为中国思想史从智识主义向内省功夫的转变做出了突出贡献。吴与弼的主要著作有《日录》,他的学术成就被清代学者黄宗羲在其著作《明儒学案》中高度评价,将《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彰显了吴与弼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

此外,吴与弼墓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六家桥乡熊家村,是他的墓地所在,反映了其在当地的历史影响和文化价值。

目录

提要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