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杂记-周作人

作品简介

随笔集。周作人著。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被列为“良友文学丛书”之一。前有《小引》,后有《后记》,收文章49篇,多为读书随笔。如《谈金圣叹》、《读禁书》、《关于禽言》、《谈油炸鬼》、《说鬼》、《谈土拔鼠》、《关于活埋》、《情理》、《常识》、《谈文》、《再谈文》、《谈中小学》等等,都是很有名的随笔文字。其他读书札记也不少,如《 〈冬天的蝇〉》、《 〈醉余随笔〉》、《 〈煮药漫抄〉》、《 〈如梦录〉》、《 〈古南余话〉》《〈广东新语〉》、《〈我是猫〉》、《 〈日本话本〉》等等。《儿时的回忆》、《孔德学校纪念日的旧话》一类的抒情文字,比较少见。在《小引》中,周作人说,《庆宝会稽续志》记载:“山阳县有苦竹城,越以封范蠡之子,则越自昔产此竹矣。”而《嘉泰会稽志》则云:“苦竹亦可为纸,但堪作寓钱尔。”周作人说:“我写杂记,便即取这苦竹为名。”自30年代初始,周作人的随笔,多抄古书,如《夜读抄》、《苦茶随笔》中的文章,多如此。在《苦竹杂记后记》中,周作人引用给友人信中的文字,为自己辩解,并攻击左翼作家。他说:“唯凡奉行文艺政策以文学作政治的手段,无论新派旧派,都是一类,则于我为隔教,其所说无论是扬是抑,不佞皆不介意焉。”又说:“不佞只能写杂文,又大半抄书,则是文抄公也,……但是不佞之抄却亦不易,夫天下之书多矣,不能一一抄之,则自然只能选取其一二,又从而录取其一二而已,此乃甚难事也。”“故不佞抄书并不比自己作文为苦,然其甘苦则又非他人所能知耳。”不论怎样,躲入书斋,多抄古书,总是周作人落伍的一种表现。但《苦竹杂记》中这些札记式文字,确实写得极好,抄古书,能够随手征引、左右逢源。在30年代,随笔文字能写得如此之好,周作人却是第一家。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后改名为周奎绶,最终定名为周作人,字星杓,别署启明、启孟、起孟等,笔名包括遐寿、仲密、岂明等,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以及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民俗学的早期开拓者之一。

周作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散文艺术和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均有卓越贡献。他曾任职于国立北京大学教授,并担任东方文学系主任,后在燕京大学任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他是《新青年》杂志的重要撰稿人,并曾担任“新潮社”的主任编辑。他还与鲁迅、林语堂等人共同创办并主编了《语丝》周刊。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作人在沦陷区的经历复杂且颇具争议,他曾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一职。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因此受到审判并被捕入狱,1949年后被释放。晚年的周作人主要从事翻译工作,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同时继续写作散文,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文学和文化论著。

周作人的代表作品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以及《知堂文集》和《知堂回想录》等。他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清新淡泊,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录

小引
冬天的蝇
谈金圣叹
醉余随笔
关于王韬
关于焚书坑儒
孙 绝命诗
煮药漫抄
刘青园常谈
柿子的种子
如梦录
拜环堂尺牍
读禁书
杜牧之句
笠翁与随园
两国烟火
文章的放荡
情书写法
关于禽言
谈油炸鬼
古南余话
儿时的回忆
畏天悯人
入厕读书
广东新语
岭南杂事诗钞
隅田川两岸一览
幼小者之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