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散文集-郁达夫

作品简介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该书收集作者自1922年至1941年的作品共八十六篇。根据不同的时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散文写于二十年代,大都带有自传性,感伤气息较浓。《归航》、《一个人在途中》、《零余者》都有这种倾向。写于1923年的《还乡记》反映了一个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贫富对立社会的不平,其中赞赏牧歌式的田园生活则反映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第二阶段的散文写于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中期。有小品、随笔、游记、评论、抒情散文等,其中游记数量最多,有《钓台的春昼》、《杭江小历纪程》、《半日的游程》等,《扬州旧梦寄语堂》中以歌颂史可法的忠义名节,嘲讽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投敌,爱国之情溢于言表。第三阶段的散文写于抗战以后,以杂文和评论为主。作者在流亡南洋时期写下了许多反对侵略、鼓吹抗战的杂文,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或荫生,浙江富阳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诗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革命烈士。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著称。

郁达夫早年在日本留学,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他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提倡文学革命,主张文学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郁达夫的文学作品情感饱满、风格独特,擅长通过自我剖析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他的代表作包括小说《沉沦》、散文《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以及诸多诗篇和回忆录等。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承载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1945年9月17日,郁达夫在南洋苏门答腊岛因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而遭日军杀害,壮烈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并对其文学成就和英勇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纪念。

目录


故都的秋
归航
立秋之夜
南行杂记
杂谈七月
杭州的八月
婿乡年节
寂寞的春朝
春愁
惜掌之歌
住所的话
浙江的今古
记风雨茅庐
饮食男女在福州
日本的文化生活
欧洲人的生命力
“文人”
小春天气
移家琐记

江南的冬景
北平的四季

一封信
零余者
北国的微音
马蜂的毒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