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里集-杨士奇

作品简介

诗文别集。九十三卷,附录一卷。明杨士奇撰。约成于明正统年间。《东里集》按文体分类排次,共计九十三卷,其中包括文集二十五卷,诗集三卷,续集六十二卷,别集三卷。别集三卷收录的是为朝廷起草的诏谕文诰和奏对文字:卷一为《代言录》(制敕之类的文字),卷二为《圣谕录》,卷三为《奏对录》。卷末有《附录》一卷,收录的是有关杨士奇的传、志等资料。杨士奇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在三十多岁以前。这一时期他游历湖湘等地,生活贫困,接触社会比较广泛,所以诗歌对社会的某些问题能有所反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有一些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也清新自然,活泼健康。后期,即入馆阁之后,官至内阁首辅,位高权重,所以诗歌大都词气安闲,纡徐蕴藉,韵语妥贴,声度和平,字里行间流溢出一种雍容典雅的台阁气息。虽不尚藻饰,不矜丽句,但也缺乏纵横捭阖气势,正所谓平正有余,而精劲不足。杨士奇的散文受欧阳修的影响较大,其文风也如他的诗风一样,平正舒缓,雍容华贵,体现出太平盛世的宰相风度。永乐、宣德年间的制诰碑版,多出自其手笔,叙事平稳,用语妥协,而无空泛之病,虽然缺乏创新,但不失古格。他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史上足以自成一家。《东里集》有多种版本。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认为正集是杨士奇亲手自选,刊刻于广东,后被人窜入数篇,其后子孙又刻为续集。集中有正统五年黄淮撰《东里集原序》。现传有明刻《东里文集》二十二卷本;清康熙十七年杨氏修补明刊《东里文集》二十五卷本;有清光绪三年杨觐光重刻二十五卷,别集三卷本;《四库全书》著录的《东里集》最为详备,九十三卷,是杨士奇的著作全集本,不仅收录了诗文,还收入了诏诰制敕文字。

作者简介

杨士奇是明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学者,他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担任内阁职务四十余年,其中首辅之职达到了二十一年之久。

杨士奇(1366年-1444年),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自幼丧父,随母亲改嫁后姓罗,但后来恢复杨姓。早年因精通史学被推荐入翰林院,成为编纂官,参与编修《明太祖实录》。在靖难之役后,朱棣即位为明成祖,杨士奇因其不涉及政治权利而得以留任,并成为明朝历史上首任内阁成员之一。他在朱棣北巡和出征蒙古时辅佐太子监国,逐渐在朝中占据重要地位。

杨士奇的政治生涯在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达到顶峰,与杨溥、杨荣并称“三杨”,他们共同开启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创造了明朝的一个高峰期。在他的辅佐下,明朝实现了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杨士奇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历代皇帝的高度信任和尊重,尤其是在明仁宗和明宣宗期间,他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他主张平等对待天下万物,提倡慢慢体恤和加以爱戴,这样才能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快乐,从而使得国家发展的趋势逐渐提升。

然而,杨士奇的晚年并不顺遂,他的儿子杨稷屡次犯错,最终令他郁郁寡欢,在忧虑中结束了一生。尽管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所不足,但他的政治成就和对明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死后被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目录

总目
文集原序
文集卷一
文集卷二
文集卷三
文集卷四
文集卷五
文集卷六
文集卷七
文集卷八
文集卷九
文集卷十
文集卷十一
文集卷十二
文集卷十三
文集卷十四
文集卷十五
文集卷十六
文集卷十七
文集卷十八
文集卷十九
文集卷二十
文集卷二十一
文集卷二十二
文集卷二十三
文集卷二十四
文集卷二十五
诗集卷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