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轩集-王行

作品简介

十四卷。明王行(1331—1395)撰。王行,字止仲,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少授徒于城北齐门。洪武初,有司延为学校师。后馆凉国公蓝玉家。蓝玉荐之太祖朱元璋,得召见。蓝玉诛,王行亦坐死。事迹具载 《明史·文苑传》。著有 《樯园集》、《四六札子》、《止仲词稿》、《通意宜资》等。王行死后,其作收于孙肯集内,直至弘治四年(1491)才由张习刻印别行。前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金文征序,张习跋及杜琼撰写的传、邹亮的传跋。是集凡十四卷。王行善文,其文踔厉风发,纵横跌宕,极尽驰骋,颇肖其为人。其诗亦清刚肃爽,清新可诵,王行亦善山水,时人称之为王泼墨。在北郭十子之中 (案 《明史·文苑传》载,王行与高启、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号北郭十友,亦曰十才子),与高启称为劲敌。就文论文,不能不推一代奇才。有两淮马裕家藏本。是集被收入 《四库全书》,此外还有多种抄本行世。

作者简介

王行是明代初期的文学家、画家,同时也是苏州府训导。

王行(1331~1395),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有半轩、楮园等别号,本籍江苏吴县(今属苏州市),他自幼家境贫寒,跟随父亲依附于卖药的徐翁家,在那里学习了《论语》等儒家经典。王行未满二十岁便离开药店,开始在城北望齐门教授学生,他的议论激昂有力,能够贯穿古今。

在文学方面,王行与高启、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并称为“北郭十友”,又合称“明初十才子”。这些文人雅士相互交流学问,共同推动了当时文化的发展。

在艺术方面,王行擅长泼墨山水画,因此时人有“王泼墨”之称。他的书法则学习了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除了文学和绘画,王行也通晓兵法。虽然蓝玉曾推荐他入朝为官,但由于他处理事务的方式不合时宜,最终未能得到重用。蓝玉案发后,王行也受牵连被杀。

综上所述,王行的一生虽然起伏较大,但他在文学和艺术上的成就,以及与其他文人的交往,对明初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目录

半轩集卷一
半轩集卷二
半轩集卷三
半轩集卷四
半轩集卷五
半轩集卷六
半轩集卷七
半轩集卷八
半轩集卷九
半轩集卷十
半轩集卷十一
半轩集卷十二
半轩集补遗
半轩集方外补遗
王半轩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