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介亭杂文-鲁迅

作品简介

杂文集。鲁迅著。上海三闲书屋1937年7月出版。收1934年的杂文三十篇。其中有《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了吗》、《拿来主义》等重要文章。文集中有的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政府正采用“王道”与“霸道”两种“新药”来镇压革命群众;有的向全世界揭露了国民党当局摧残进步文化的罪行;有的歌颂了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指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有的提出了无产阶级要批判继承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观点。文集取名“且介亭”即上海半租界中的亭子间之意,显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的“时代眉目”。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来又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和民主战士。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并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接受旧式私塾教育,后因家庭经济困境,不得不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但他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成功获得了公费赴日本留学的机会,先是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后转入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最终因为深刻认识到医学救不了中国的灵魂,转向文艺创作和思想启蒙工作。

1918年,鲁迅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小说、散文和杂文,其中包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小说集,以及大量尖锐深刻的杂文,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唤醒民众的思想觉醒,并倡导了新文化运动的诸多理念。

鲁迅除了文学创作外,还在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文字风格犀利,批判力度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革新,被誉为“民族魂”。

在国际上,鲁迅的作品和思想也在韩国、日本等地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研究和敬仰。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鲁迅,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目录

且介亭杂文末编
“以眼还眼”
论俗人应避雅人
《草鞋脚》
买《小学大全》记
《看图识字》
门外文谈
《木刻纪程》小引
拿来主义
病后杂谈
拿破仑与隋那
病后杂谈之余
难行和不信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儒术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说“面子”
答《戏》周刊编者信
随便翻翻
答曹聚仁先生信
韦素园墓记
答国际文学社问
忆刘半农君
隔膜
忆韦素园君
关于新文字
运命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