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武功县志-康海

作品简介

陕西地方志。 明康海(1475—1540)纂修。三卷。海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弘治进士,授修撰。为明中叶文学家、诗人。是志成于正德十四年(1519),约二万字。记事止正德十三年。正文分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志七门, 无细目。“艺文”则附见诸门各条之下。全志文简事賅。如田赋志对田赋、人口、商税、物价、物产皆有详记。官师志善恶并书,共记五十余人。康氏开文学家修志之始,所载多关国计民生、人心习俗,于当时及后世均有较大影响。此志刻本极多,有正德十四年、雍正十二年(1734)刻本, 《四库全书》、台北《中国方志丛书》等二十余种版本。另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玛星阿刻本附清孙景烈评注。高峰《陕西地方志考略》(《陕西图书馆》1982年创刊号)及向景安《陕西方志考略》(《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2)于此志均有论述,李之勤《陕西方志提要。正德(武功县志)》 (《陕西地方志通讯》(1982、2)等可资参考。

作者简介

康海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以诗文见长。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出生于西安府武功县,即今天的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浒西庄。他自幼聪明好学,曾跟随冯寅学习小学和毛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康海的父亲从平阳知府任上退隐回乡后,便开始教授他古今贤圣的掌故,希望他能效仿。

在文学成就方面,康海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得状元,后担任翰林院修撰。然而,在明武宗时期,因为与当时失势的宦官刘瑾有所关联,他被免去官职。尽管如此,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容小觑,以诗文著称,被认为是“前七子”之一。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以及散曲集《沜东乐府》等。他的文学作品在当时颇有影响力,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总的来说,康海不仅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人生经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起伏。

目录

提要
武功县志原序
武功县志卷一
武功县志卷二
武功县志卷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