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滦阳录》 另名《热河纪行诗注》,是朝鲜正祖14年(清乾隆55年,1790年),柳得恭随同参加乾隆帝八旬万寿节的进贺使前往热河与燕京时,留下的诗篇和纪行记录。《燕台再游录》是此后十多年后的顺祖1年(清嘉庆6年,1801),作为朝鲜使臣前往燕京求得有关朱子的善本书而留下的燕京纪行记录。
作者简介
柳得恭是朝鲜王朝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实学家和诗人,与朴齐家、李德懋、李书九并称为“汉学四家”。
他出生于1748年12月24日(阴历11月5日),逝世于1807年10月1日。柳得恭的字有惠甫和惠风,号有泠斋、泠庵、歌商楼、古芸居士、古芸堂、恩晖堂等。他本贯文化柳氏,是朝鲜族的学者。在他的一生中,他三度出使北京,分别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和嘉庆六年(1801年)。
柳得恭的主要作品包括《渤海考》、《四郡志》和《京都杂志》等。他的诗歌选本《中州十一家诗选》专门收录了清朝文人的诗作,这一选本的目的是将中国古典诗歌传入朝鲜,促进了东方文化的交流。此外,他还有《泠斋集》、《滦阳录》、《燕台再游录》、《古云堂笔记》等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柳得恭还是“南北国”史论的最初提出者,他在《渤海考》中提出了渤海国是高句丽的余脉,与新罗南北对峙的观点;而高丽则继承了新罗国统。
总的来说,柳得恭的学术成就和文学贡献对朝鲜王朝乃至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
燕台再游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