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朝初年王锡阐所著。成书于康熙三年(1664),是清初国人独立撰述的一部重要的天文著作。王锡阐创作本书的目的,是想拿它与“专用西法”的官历一较长短。全书共分为六篇。第一篇是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叙述了勾股定理与三角函数。第二篇是讲了一些基本的天文常数,包括回归年、恒星年、近点年、黄经岁差、朔望月、近点月、交点月等等。第三篇推历谱、日躔、月离、五星运动等内容,中西方法兼有。第四篇阐述了昼夜长短,昏晨朦影、月球与内行星的盈亏及见伏的计算方法,其中有许多算法与西方的球面天文学公式一致。第五篇讨论了气差(相当于时差与视差的计算,又提出了日体光魄定向的推求方法,这是王氏的一大独创。第六篇是本书的重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日月食的推求法,二是对金星凌日与五星凌犯的计算,这也是王氏的独创。《晓庵新法》中有很多缺点,但也体现了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同时也说明,创造性地吸收西法对于发展中国天文学事业是很重要的。
作者简介
王锡阐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历算学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天文历法的研究和创新。
王锡阐(1628年7月23日-1682年10月18日),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他生活在明清交替之际,无意于仕途,与当时的学者如顾炎武、张履祥等人以志节相砥砺,专注于经史研究,尤其以历法学最为专精。
王锡阐在历法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实际观测:他坚持从少至老不断观测天象,无论寒暑,积累了大量实测数据。
中西结合:他的研究不局限于传统中法或西法,而是力求将两者结合,取长补短。
著书立说:他撰写了多部关于历法的著作,如《晓庵新法》、《历说》等,这些著作在当时未能广泛流传,但后世逐渐被认可,并与梅文鼎、薛凤祚并称为一时历法名家。
自立新法:王锡阐在日月食的测定上有独到见解和创获,他的新法对于当时和后世的历法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王锡阐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研究成果,也体现在他的治学态度和方法上。他的生活虽然困顿,但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独立精神。他的工作为后来的天文历法研究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人物。
目录
提要
晓庵新法原序
晓庵新法卷一
晓庵新法卷二
晓庵新法卷三
晓庵新法卷四
晓庵新法卷五
晓庵新法卷六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