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论书-黄庭坚

作品简介

一卷。书论。宋代黄庭坚撰。散见《山谷文集》和《山谷题跋》。内容包括甚广,整理绎绪,大要有三:(1)认为“墨池笔冢,非传者之妄也”,故异常重视字内功夫,并从用笔、用墨、读帖、临摹等方面予以阐发。用笔主张“悬腕”、“高执笔”,提倡“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读帖强调要“观之入神”、“会之于心”;临摹认为“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不能学魏晋人用字多破体;用墨主张不宜过浓,也不宜过淡。此均经验之谈。其中“高执笔”为后人学大草及草书开了新门径,山谷于此成尤存巨功。(2)“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胸中有万卷书”。他认为,要使书艺脱俗,仅凭字内功夫犹难奏效,须求之于字外。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品道德,所谓“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二是渊博学识,所谓“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并认为苏轼书所以能脱俗,就在于“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这是唐代张怀瓘“先文而后墨”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与苏轼所说的“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的观点尤相契合,体现出宋人所重的文人趣味。三是触物感悟。他认为:“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亦即以自然为法。并认为自己草书,是“得江山之物”,用笔“少进”乃“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的结果。(3)“凡书百病,惟不可俗。”他论书专重“韵”,“韵”乃“俗”之反,于此提出品鉴书法的三个标准,即不俗、韵胜、字中有笔。所谓不俗,是指书法要体现书家的完美人格和渊深学养。所谓韵胜,是指书家精神世界与字的结体得势高度统一。所谓字中有笔,既指全幅体势新巧,抖擞峻拔,亦指笔画别出心裁,欹正相生。这些见解对后世书论颇有影响。

作者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出生于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在中国文学史和书法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下是关于黄庭坚的具体介绍:

人物生平:黄庭坚生于1045年,卒于1105年。他的父亲黄庶是一位专学杜甫的诗人,这对他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庭坚自幼聪颖过人,学识渊博,他的一生在官场上并不顺利,多次遭遇贬谪,但这些经历并没有阻碍他在文学和书法上的创作。
艺术成就:黄庭坚在诗歌、词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深受杜甫影响,作品风格沉郁顿挫,富有哲理。他的词作《山谷词》和《山谷琴趣外篇》等都是流传甚广的名篇。在书法方面,黄庭坚独创了墨梅画法,其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个人生活:黄庭坚的个人生活颇为坎坷,他的政治生涯多有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和书法的热爱。他的一生中有许多轶事,如与苏轼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对后辈的提携和教导,都为后人所称道。
主要著作:黄庭坚的著作丰富,除了上述的《山谷词》和《山谷琴趣外篇》,还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这些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和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黄庭坚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贡献,其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和实践,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人墨客。

目录

山谷论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