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论文。宗炳著。最早载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收入明刊本《王氏画苑》、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中国画论类编》等版本中。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好游山水,信奉佛教,曾作《明佛论》。《画山水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关于山水画的美学论文,作者对佛学精神的体悟也体现在这篇论文的基本美学命题“畅神”说之中。所谓“神”,既是指与佛学之“道”相联系的“神明”,一种无限、绝对的精神本体,又是指已经掌握了这个“道”的超脱、自由的主体精神。在客观方面,“山水以形媚道”,“质有而趣灵”,即山水自然处处都亲附着,显现着这个精神本体,并因此而显得有“灵”有“趣”。山水画固然要“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但亦应象领会典籍那样“旨微于言象之外”,即超越“形”的有限性而去领会那无限的“神”。这是构成“畅神”说的一重含义。书中尽管论述了类似西方透视法的远近法,但最终仍归结为得“嵩、华之秀,玄牝之灵”,即为了得山水之“神”。在主观方面,已经“含道”的主体在“映物”、“味象”、“应目会心”中,感发着自身的自由无限的内在精神,使得“万趣融其神思”;在和山水之“趣”的这种两忘俱一中,主体精神也得到了无限的解脱、展发和怡悦。这是“畅神”说的又一重含义。《画山水序》的“畅神”说,既深化了顾恺之“以形写神”说,又突出了主体表现的意义,对中国古代的后期写意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简介
宗炳(375年-443年),字少文,是中国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和隐士。以下是他的生平简介:
出生背景:宗炳出生于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镇平县),出身士族。
教育经历:他自幼由母亲师氏启蒙,母亲聪辩有学识,对他的成长影响很大。
政治生涯:尽管曾被刺史殷仲堪、桓玄任命为主簿,推举为秀才,宗炳自己却不接受这些官职。后来刘裕也屡次希望起用宗炳,但都被他拒绝。
艺术成就:宗炳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他的绘画理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他创立了“小中见大”的写山水法,画有《嵇康像》、《孔子弟子像》等名作。
宗教信仰:宗炳信仰佛教,曾拜慧远为师,加入“白莲社”,并著有《明佛论》等佛学名篇。
旅游爱好:他一生热爱漫游山川,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并结庐于衡山,怀尚平之志。后因病回到江陵,考虑到老病俱至,难以再游历名山,于是创作了大量山水壁画,坐卧其间以游之。
逝世时间:宗炳于443年去世。
总的来说,宗炳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的哲学思想和对佛教的贡献也使他成为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和作品至今仍然被后人所研究和欣赏。
目录
画山水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