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守居园池记-樊宗师

作品简介

一卷。唐樊宗师撰。樊宗师,字绍述。河中 (今山西永济)人。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三年 (808)举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后历任金部郎中、绵州刺史、左司郎中。又出为绛州刺史,有政绩,迁为谏议大夫,未到任而病卒。其文章力求出新,晦涩难懂,被称为 “涩体”。但韩愈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称誉其文章“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其作品较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 《春秋集传》十五卷、《魁纪公》三十卷、《樊宗师集》二百九十一卷,但大多已亡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九存其《蜀绵州越王楼诗》一首并序。《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存其文 《绛守居园池记》一篇。清孙之騄有《樊绍述集注》二卷。此书为樊氏为新居园池作的记,因其文辞晦涩,元赵仁举、吴师道、许谦为其记作了注释注。此书原有作者自注,但仅略注亭榭之名,其文意仍不明了,所以好奇者多为之作注、唐时有王晟、刘忱二家,其注早已失传,故赵仁举、吴师道、许谦先后为其补注。《绛守居园池记》一文仅七百七十七字,而众说纷纭,终无定论,以其相传既久,如古器铭识,虽不可音释,而不得不谓之旧物,赏鉴家亦存而不弃。有明刊大字本、明袖珍本、《续金华丛书》 本、晴川八识本、《四库全书》本等。

作者简介

唐代散文家樊宗师,字绍述,生活在公元766年至824年间。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尚书右仆射樊泽。樊宗师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领域,他与韩愈关系密切,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的文风追求创新,作品风格诙奇险奥,喜用生僻词语,因此当时有“涩体”之称。

樊宗师的官职生涯从国子主簿开始,后擢升为军谋宏远科的著作佐郎。他还曾历任绵州、绛州刺史,最终官至谏议大夫,但在即将就任时因病去世。尽管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地位,但他在文学上的影响更为深远。韩愈对他的评价是“论议平正有经据”,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对经史的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樊宗师的作品大多已散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共291卷,但现存作品极少,仅存散文两篇和一首诗。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仍受到后世学者的重视,有多种注释本流传,如《樊谏议集七家注》等。

目录

提要
绛守居园池记原文
绛守居园池记注
补注
附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