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

作品简介

蔡元培编著。191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初版署名蔡振。全书分为绪论、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和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著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二十八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在附录中,列叙了戴震、黄宗羲、俞正燮三人的伦理学说。《中国伦理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中国伦理学史的著作。作者认为编著伦理学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切的。知识是无限的,而个人的知识则是有限的。没有伦理学史,前人的伦理思想便不得而知,不利于学术进步、发展。把前人的伦理思想加以研究,编著成史,可节省人的精力,而而“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顾尚无伦理学史。迩际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槃如烛,几有互相冲突之势。”(《序例》)提出了我国伦理学是以儒家为大宗、是我国唯一发达的学科的观点。“儒家,则一切精神界科学,悉以伦理为范围。”(《绪论》)儒家在我国影响范围极广,兼涉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其他曰政以德,曰孝治天下,是政治学范围于伦理也;曰国民修其孝弟忠信,可使制梃以挞坚甲利兵,是军学范围于伦理也;攻击异教,恒以无父无君为辞,是宗教学范围于伦理也;评定诗古文辞,恒以载道述德眷怀君父为优点,是美学亦范围于伦理也。”(《绪论》)我国伦理学著作著述范围极广,伦理学可以称为我国唯一发达之学术。还提出了我国伦理学以先秦为极盛时期,以后呈衰落之势。汉以后,涌出了众多思想家,但其思想囿于儒家;而孔孟已发儒家之大义,后学无出孔孟之右者。究伦理学说呈衰落之势的原因有四:“(一)无自然科学以为之基础。”“(二)无伦理学以为思想言论之规则。”“(三)政治宗教学问之结合。”“(四)无异国之学说以相比较。”(《余论》)该书的出版。对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有巨大促进作用,在当时学术界影响极大,1910年至1927年间共出十一版。

作者简介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和政治家。

以下是关于蔡元培的一些详细介绍:

个人背景: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多重角色,包括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等。
教育改革:蔡元培在1917年成为北京大学校长后,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改革。他提倡学术自由、思想解放,鼓励创新和批判精神,这些改革对后来的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贡献:蔡元培不仅是一位教育家,还是一位文化家。他对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开放性有着重要贡献,主张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同时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
政治活动:作为一位民主进步人士,蔡元培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政治活动,包括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他在国民党早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评价:蔡元培的历史评价复杂多元,有人赞扬他的改革精神和教育理念,也有人批评他的某些政治立场和决策。不过,无论如何,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蔡元培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他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实践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目录

绪论
第一期 先秦创始时代
第二期 汉唐继承时代
第三期 宋明理学时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