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舟学画编-沈宗骞

作品简介

画学论著。清沈宗骞述,齐振林写。四卷。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自序”云:“我吴兴山水清远,甲于天下,生其间,得其灵淑之气,每借笔墨以抒写其性灵。”反映其强调自然美与人性美相结合的美学观点。卷一、二,论山水画的宗派、用笔、用墨、布置、穷源、作法、平贴、神韵、避俗、存质、摹古、自运、会意、立格、取势、酝酿等;卷三论传神,分为传神总论、取神、约形、用笔、用墨、傅色、断决、分别、相势、活法等;卷四为人物琐论、笔墨绢素琐论、设色琐论。强调绘画之美,应把握对象的真实,并要求在动态中迅速表现对象的个性。认为南北方虽有不同风格个性,却不分高下。肯定学习传统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正”与“偏”区分的根本标准:“天地之气,各以方殊,而人亦因之。南方山水蕴藉而萦纡,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温润和雅;其偏者则轻佻浮薄。北方山水奇杰而雄厚,人生其间,得气之正者,为刚健爽直;其偏者则粗厉强横。此自然之理也。于是率其性而发为笔墨,遂亦有南北之殊焉。”又说:“惟能学则咸归于正,不学则日流于偏,视学之纯杂为优劣,不以宗之南北分低昂也。”认为气韵生动,全赖用墨得法,“令光彩晔然也”。要求画家尊重自然,反对刻意摹写:“六书之有形象,即画之源也。且画之为言画也,以笔直取百物之形。洒然脱于腕而落于素,不假扭捏,无事修饰,自然形神俱得,意致流动,是谓得画源。若摹写过甚,加意求工,是因刻划而循流,其去源远矣。”原书早毁,独日本翻印《冰壶阁》刊本保存有译文,《画论丛书》、《中国画论类编》据以收录。

作者简介

沈宗骞是清代乾嘉时期的文人,以其绘画理论著作《芥舟学画编》闻名。

沈宗骞,字熙远,号芥舟,又号研湾老圃,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生活在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这一时期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较为繁荣,许多文人学者活跃于世。沈宗骞作为当时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理论方面,其著作《芥舟学画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理论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文人学者都有字号的习惯,这些字号往往反映了他们的志趣或者所追求的文化境界。沈宗骞的字和号也体现了他的文化追求和个人品味。

总的来说,沈宗骞是清代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文人,他在绘画理论方面的贡献至今仍被后人所研究和推崇。

目录

●自序
●芥舟学画编卷一
●芥舟学画编卷二
●芥舟学画编卷三
●芥舟学画编卷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