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中国第一部凤仙专著。著者赵学敏,清代药物学家。字依吉,号恕轩。钱塘(今杭州)人。长期对药物进行采集、调查、栽培、研究,在其成名著作《本草拾遗》中,补充辑录了《本草纲目》未收药物716种。《凤仙谱》约成书于1787~1813年,是在《秋花志》残稿的基础上,著者对凤仙花长期栽培实践观察记载,总结前人种植技艺、广征博采,编纂而成。全书分上、下两卷,约2.6万字。上卷叙述“名义”、“品类”两部分。“名义”阐述了凤仙花的名称渊源、演变过程,在“品类”中,按各种花色(大红、桃红、淡红、紫、青莲、藕合、白、绿、黄等)简介230多个品种,其中有‘香桃’、‘一丈红’、‘葵黄毯’、‘倒挂么凤’、‘并肩美’和‘虬枝’等稀世珍品。下卷叙述了凤仙花的种植、灌水、收籽、医花等栽培技术;在“备药”中,则阐述了凤仙花的药用价值。在“论凤仙有相”中,则提出“花有韵在形之外”、“赏韵而不赏色”,表述了他饶有特点的审美意识与标准。该谱对凤仙花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叙述,是迄今最早记载凤仙花品种最多,介绍有关知识最丰富的凤仙专著。
作者简介
赵学敏是清代的著名医学家,对药物学有着特别的兴趣和深厚的研究。
赵学敏(约1719~1805),字恕轩,号依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的家庭背景在医药方面颇具传统,其父亲曾任永春司马,迁龙溪知县,并在一场大疫中救治了数万人。赵学敏和他的弟弟赵学楷都是在父亲的引导下学习儒学和医学的。尽管最初被期望学习儒学,但赵学敏却对医药学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放弃了文学,转而致力于医学的研究。
他广泛采集草药,并进行栽培和试验。同时,他博览群书,尤其是星历、医术、药学方面的书籍,并将所学汇钞成册,积累了大量的手稿。赵学敏在家中拥有“养素园”,用于试验种植药物,观察它们的性质,并有“利济堂”作为诊治疾病的地方。他和弟弟在这里寝食工作,治愈了许多病人。
赵学敏的主要成就包括撰写《本草纲目拾遗》和《串雅》等著作。《本草纲目拾遗》共十卷,收录了921种药物,其中716种为《本草纲目》未收录的药物,这些多为民间草药。此外,《串雅》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关于民间走方医的专著。他还著有多部其他医药书籍,遗憾的是大部分已经散失,现存的作品不多。
总之,赵学敏的一生是对药物学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探索的一生,他在医药领域的贡献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录
自序
例
卷上
卷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