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牡丹史-薛凤翔

作品简介

四卷。明薛凤翔撰。薛凤翔,字公仪,毫州 (今安徽亳县)人,生卒年不详。薛氏本为例贡出身,后官至鸿胪寺少卿。当时毫州牡丹最盛,薛氏家园中种植最多。薛氏就撰写了《牡丹史》这本书。是书在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一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内容。其体例效仿史书,分为纪、表、书、传、外传、别传、花考、神异、方术、艺文等目。记载花木,采用史书体例,是明代人喜欢粉饰的一种习气,不如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简明、质朴而有体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内府藏本列为存目。1983年12月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冬生点注的 《牡丹史》。

作者简介

薛凤翔是明朝时期的文人和官员,以研究牡丹而著称。

薛凤翔,字公仪,是明朝时亳州(今安徽亳州)的汉人。他出身于文学世家,是著名文学家薛蕙的孙子。薛凤翔少时博学多才,由例贡步入仕途,最终官至鸿胪寺少卿。在官场不久后被解职,他回到故乡以读书、种花为乐。特别是对牡丹情有独钟,广泛搜集并培育牡丹,经过多年的努力,编著了《牡丹史》一书,该书是我国古代研究牡丹的重要专著,也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牡丹学著作。

值得一提的是,薛凤翔的作品及其生平在当时颇有影响,他的园艺成就尤其突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植物学及园艺学资料。此外,薛凤翔还曾因涉及政治斗争被牵连,天启六年官至工部尚书,崇祯元年免职后,次年因党附魏忠贤被定入“逆案”,论徒三年,输赎为民。

总的来说,薛凤翔的一生体现了明代文人涉猎广泛、兼通园艺与文学的特点,同时其经历也折射出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

目录

亳州牡丹史
《亳州牡丹史》别传
《亳州牡丹史》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