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幼仪杂箴(《幼仪杂箴》)乃杂著,为明方孝孺所撰。见于《逊志斋集》卷一。《幼仪杂箴》二十首,共列了坐、立、行、寝、揖、拜、食、饮、言、动、笑、喜、怒、忧、好、恶、取、与、诵、书二十项,前边有序。在《幼仪杂箴》二十首中则把理学关于修养心性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归纳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而把此杂箴放在全集第一卷,可见作者对日常修养的重视。
作者简介
方孝孺是明朝初期的著名官员、学者和文学家。
方孝孺,字希直,号逊志,因曾居住在缑城里而被称为“缑城先生”,又因其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他出生于1357年,卒于1402年7月25日,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被朱元璋召见并任命为太子的老师。他在文学和思想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被认为是明初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在政治生涯中,方孝孺参与了豫让论和靖难之役,这是明朝初期的一场重要内乱。他的忠诚和坚持原则的态度,使他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因为拒绝支持朱棣而遭到残酷的迫害,最终被夷族。方孝孺的死亡方式及其忠义精神在后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有人赞扬他的忠诚和勇敢,也有人对他的选择提出批评。
总的来说,方孝孺的学问和著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尤其受到推崇。他的生平和思想至今仍是研究明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源。
目录
幼仪杂箴
附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