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析疑-方苞

作品简介

四十六卷。清方苞撰。苞字凤九,号买皋,晚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康熙五十年(1711)以《南山集》案入狱。后得赦,命入值南书房。雍正时,曾任一统志馆总裁,皇清文颖馆副总裁。乾隆时累官至礼部右侍郎。以散文着称于世,为桐城派创始人。所作散文多为经说及书序碑传之类。着有《仪礼析疑》、《方望溪文集》、《周官集注》等。是书以融汇旧说、辨诸家是非,断以己意而成。如《文王世子》,以大司成郡大司乐,辨《注疏》以《周官》大乐正为大同乐,师氏为大司成之非。在《郊特性》中断言、凡经传中言郊礼而有献荐者,皆为祭稷之事。其论至为明晰。又如论《丧服小记》“慈母与丧母不世祭”一条,以为“庶子之子立祢庙,则可以祭父之生母”;论“士不摄大夫,士摄大夫为宗子”一条,以为“大夫以公事书,而家人摄祭,则义当使亲子弟,虽无爵者可摄,无摄以宗子之义也”等,均有所见,可称礼家之一解。说解虽有武断之处,然无伤于宏旨,多有可取之处。是书亦有被当世以为不可训者,即为随意删削经文,其《父王世子》一篇所删尤甚。有《望溪全书》本、《抗希堂十六种》本,作四十八卷。

作者简介

方苞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散文家和经学家,对桐城派散文有重要影响。

方苞(1668年-1749年),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原籍安徽桐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领域,他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之一,与姚鼐、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方苞的散文理论强调“义法”,主张文道合一,即文章的形式与内容应该相辅相成,这一理念对后来的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术上,方苞尊崇宋儒程朱之学,治经时注重探究义理。他的学术成就也得到了当时学界的认可,曾在康熙年间中乡试第一名,后因牵连入狱,但最终被赦免,并入直南书房。在雍正年间,他曾任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参与了《一统志》、《皇清文颖》等重要文献的编纂工作。

方苞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考试的辉煌到政治风波的坎坷,再到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他的文学作品和学术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散文领域,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目录

提要
礼记析疑原序
礼记析疑卷一
礼记析疑卷二
礼记析疑卷三
礼记析疑卷四
礼记析疑卷五
礼记析疑卷六
礼记析疑卷七
礼记析疑卷八
礼记析疑卷九
礼记析疑卷十
礼记析疑卷十一
礼记析疑卷十二
礼记析疑卷十三
礼记析疑卷十四
礼记析疑卷十五
礼记折疑卷十六
礼记析疑卷十七
礼记析疑卷十八
礼记析疑卷十九
礼记析疑卷二十
礼记析疑卷二十一
礼记析疑卷二十二
礼记析疑卷二十三
礼记析疑卷二十四
礼记析疑卷二十五
礼记析疑卷二十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