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长笺-朱鹤龄

作品简介

十二卷。清朱鹤龄撰。《禹贡》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禹贡指南》条。鹤龄诠释《禹贡》,首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依次随文解释。该书引证翔实,创获颇多,于贡道、漕河经由脉络,剖析颇具条理,唯其说解山川地理,荦合乖误者,时亦有之。此书诠释《禹贡》,较宋、元人着述为胜,而不及胡渭《禹贡锥指》之精密。此书现存有手稿本,藏上海图书馆。

作者简介

朱鹤龄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字长孺,号愚庵,生于1606年,卒于1683年,享年78岁。

朱鹤龄出生于江南吴江,是明代的诸生。他天资聪颖,好学不倦,最初专注于词赋的创作,并曾对杜甫和李商隐的诗歌进行注解,因此他的诗作风格受到了这两位诗人的影响。明朝灭亡后,朱鹤龄选择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隐居起来专心著述。他的学识深厚,尤其在经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与当时的许多知名学者如钱谦益、吴伟业、朱彝尊、毛奇龄、万斯同等都有深入的交流和学术往来。

朱鹤龄的主要著作包括《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诗经通义》和《读左日钞》等。此外,他还注释了杜甫和李商隐的诗集,并有自己的诗文集《愚庵小集》传世。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目录

提要
原序
凡例十则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