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一行

作品简介

简称《大日经疏》、《大疏》等。佛典注疏。唐一行撰。二十卷。是汉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的注释书。有再治本,题为《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略称《大日经义释》、《义释》,十四卷。两本内容大同小异。今本末附三句五转问答一段,《义释》本或标题《大日经钞记》。文前《义释》本并有温古《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序》一卷。释文是在善无畏解说的基础上,征诸显密经论,加以融会贯通而成。凡强调师说之处,标明“阿阇梨言”;属自己独立解释,则标明“今谓”、“私谓”。卷六并列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图位,后世称“经疏曼荼罗”。疏中广采经论,旁征博引,凡引据经论仪轨七十余种一百八十余次,包括大小乘三藏及密轨外典,其中引据较多是《智度》、《中论》、《般若》及唯识经论和《瞿醯》、《苏悉地》等密典。疏中对经文教义多所发挥,由此建立密宗理论体系。疏文认为,“真言门住心品”统论全经大意,经的主题即是阐明如实观察、证知自心实相,而心实相即是诸法实相,即是菩提。又认为如实证知心实相,即遍知一切心相均从缘起,极无自性,亦即悬悟自心本不生际,即空即假即中。疏文还认为,此经全部内容包含在“三句”义中,而“三句”义中又悉摄一切佛法,故疏判此经即是“如来遍演之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疏对第二品及其后诸品的密法修行,也以浅略、深秘两释的方法作了理论化的解释,使密教仪轨更具佛教理论色彩。

作者简介

一行是唐朝时期的僧人,同时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释学家。

一行,原名张遂,生于公元683年,逝世于公元727年。他的出生地有多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在今天的河北省巨鹿,另一种说法则提到可能是在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一行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多方面的成就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在天文学和佛学领域的贡献最为人所称道。以下是具体分析:

主要身份:一行的主要身份是僧人,他在当时也被称为“大慧禅师”。
学术领域:一行的学术领域涉及广泛,他不仅精通佛教经典,还对历象、阴阳、五行之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个人特质:一行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经史,这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影响:一行与当时的许多学者和道士有着广泛的交流,他的学识和见解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后世评价:一行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格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和纪念。
时代背景:一行生活在唐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他的学术活动也受益于这一时代的开放和包容。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一行的成就,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学术成就的具体内容:探索一行在天文学和佛学领域的具体贡献,以及这些成就如何影响了后世。
与当代学者的交流:了解一行与当时其他学者如尹崇等人的交流情况,以及这些交流对他的思想有何影响。
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一行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他的著作和思想,以及这些遗产如何被后世继承和发展。
总的来看,一行不仅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僧人,他在天文学和佛学领域的贡献也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学者之一。通过对一行生平的回顾,人们不仅能够了解他的个人成就,还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学术追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