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颂释疏-圆晖

作品简介

凡二十九卷或三十卷。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颂疏论本。又作俱舍论颂疏论本、俱舍颂疏、俱舍论颂疏、俱舍论颂释。略称颂疏。系解释俱舍论六百行颂之作。唐代圆晖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撰者圆晖受晋州刺史贾曾之请,就俱舍论之颂,去其繁杂,针对要点,加以注释,故行文简易,颇尽其要,为研究俱舍论之重要入门书。自序(大四一·八一三中):‘课以庸虚,聊为颂释,删其枝叶,采以精华。文于广本有繁,略叙关节;义于经律有要,必尽根源。’由此以见其志。此书出于普光、法宝二疏之后,可谓俱舍论释诸家中之后来居上者,当时即盛行于两河、两京、江表、燕、齐、楚、蜀等地。本书原依据俱舍论本颂之形态,不含破我品;后由后人对破我品所引之颂作注释,追补而成第三十卷。

作者简介

圆晖是唐代的一位著名僧人,以精研性相之学和俱舍而著称。下面将从各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位历史人物:

基本信息

原名及性别:圆晖的本名为圆晖,性别为男。
所处时代:他生活在唐代,这是一个佛教在中国极为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
籍贯:关于圆晖的出生地,史料中并未有明确的记载,因此他的籍贯不详。
学术贡献

幼年学习:圆晖自幼就开始研习性相之学,并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俱舍研究:他对俱舍的研究尤为精深,在玄宗初年间,曾应礼部侍郎贾曾之请,节略圣道寺怀远之古疏,于京师大云寺作《俱舍颂疏》二十九卷,被学者视为捷径,即所谓的“圆晖疏”。
人际关系

与官员交往:圆晖与当时的礼部侍郎贾曾有过交流,贾曾欣赏其对俱舍文义的理解,并邀请他进行讲解和著述。
与其他僧人的关系:他的学说影响了后来的遁麟、慧晖、崇廙等人,他们各自制作了疏记,可以看作是圆晖学说的传承和发展。
社会影响

学术评价:赞宁在《高僧传》中称圆晖“精研性相,善达诸宗”,表明他在佛教学术界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文学形象:陈子昂在中进士之前与圆晖结识,这可能意味着圆晖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居住环境

禅居:作为僧人,圆晖居住在寺院中,这是僧人修行的标准环境。
大云寺:圆晖主要在大云寺活动,这座寺院可能是他进行学术研究和讲学的主要场所。
文化意义

象征意义:在文学作品中,圆晖的形象被用来象征皎洁、清白,如同月光一般,这反映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文化传承:圆晖的学说和著作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后世的佛教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个人品质

学识渊博:圆晖以其深厚的佛学知识和广泛的学术涉猎而受到尊重。
道德操守:作为一名僧人,圆晖很可能遵循着佛教的道德规范,过着清净的生活。
历史地位

佛教发展史中的角色:圆晖在佛教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学说和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交流的桥梁:作为一位学问渊博的僧人,圆晖可能在当时的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此外,在了解以上内容后,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圆晖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佛教哲学的贡献:圆晖对性相之学的深入研究,为佛教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俱舍学说方面,他的《俱舍颂疏》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文献。
跨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的时期,圆晖的学术活动和人际交往体现了当时佛教与世俗文化的交融。
佛教教育的影响:圆晖在大云寺的讲学活动,对于培养佛教人才和推广佛教知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述,圆晖不仅是唐代佛教学术界的一位杰出代表,而且他的学术成就和道德品质也为他赢得了历史的尊重。他的学术活动和人际交往展现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通过对圆晖生平的探讨,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唐代佛教的发展,还能从中汲取到跨越时空的智慧和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