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良贲

作品简介

凡三卷,或七卷。唐代良贲撰。又作新译仁王般若经疏、新翻仁王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唐代不空所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卷之注释书。卷上一之冒头略解经题,次立叙经起意、明经宗体、所摄所被、正解本文等四门,并解说经之大意及经文。

作者简介

良贲是唐代著名的僧人,精通显密两教,对密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传播,特别是在密教领域的贡献,使他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良贲的生平、贡献以及他在唐代佛教中的地位:

个人背景

出生与籍贯:良贲,俗姓郭,出生于717年,上虞人。他的出生地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上虞市,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
出家与受戒:良贲在天宝八年(749年)登坛受戒,正式成为一名僧人。这一转变标志着他开始了对佛教教义深入学习和实践的道路。
学识与才能

博通三藏:良贲不仅淹贯显密两教,而且博通三藏,即经藏、律藏、论藏,显示了他在佛学上的全面性和深厚的学识基础。
识鉴渊旷: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有深刻的佛学理解,还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这在他的言行举止中得到了体现。
主要贡献

密教显说之第一人:良贲被誉为密教显说之第一人,这表明他在密宗教义的传播和解释方面有着开创性的贡献。
撰述著作:他撰写了多部重要的佛学著作,包括《仁王经疏》、《念诵仪》、《密严经付御记》等,这些著作对后世的佛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活动

住持长安青龙寺:良贲在未久后成为长安青龙寺的住持,这是唐代重要的佛教寺院之一,表明了他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参与译经:永泰元年(765年),良贲参与了仁王般若经的翻译工作,担任笔受兼润文之职,并奉敕在大明宫南桃园撰写新译仁王经,这一活动体现了他在佛教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人际关系

与唐代宗的关系:唐代宗曾从良贲受菩萨戒,这说明良贲在当时的皇室和高层社会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在进一步探索良贲的生平和贡献时,还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时代背景:了解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佛教在唐代的发展状况,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良贲的活动和成就。
密教特色:深入研究密教的特点和教义,可以更好地领会良贲在密教领域的贡献和意义。
文化遗产:良贲的著作和相关活动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对佛教艺术、文学和哲学的贡献。
总结而言,良贲不仅是唐代佛教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学识、才能和贡献在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对密教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良贲生平的探讨,人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一个时代的佛教风貌,还能够深刻感受到佛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