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记-荆浩

作品简介

山水画论。一作《山水受笔法》、《水山录》。 五代荆浩。 一卷。 约920年。 有《画苑》本、《书画谱》本、《唐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收入。著者假托在太行山洪谷石鼓岩间遇一老人的答问,谈论山水画的创作经验。实为著者对东晋至隋唐五代的山水画创作经验进行总结。通篇借与石鼓老叟对话,来阐明画理,立论精辟, 分析透彻。 提出画有“气、韵、思、景、笔、墨”的“六要”, 以此作为山水画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 提出“似者, 得其形,遗其气; 真者, 气质俱盛”的见解;从品评标准和表现要求方面提出“神”、“妙”、“奇”、“巧”的“四品”; 用笔方面的“筋、 肉、 骨、气”的“四势”;指出画分“有形”和“无形”的“二病”。 认为“山水之象, 气势相生”,“写云林山水,须明物像之原”,“随类赋彩, 自古有能”而“水晕墨章”兴于唐代。通过“古松赞”说松树“不凋不容,惟彼贞松”, 乃有“君子之风”。认为吴道子“有笔无墨”, 项容“有墨无笔”。为中国山水画论较完整的理论著作。

作者简介

荆浩是中国五代后梁时期著名的画家,被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他约出生于850年,逝世于五代后唐时期。荆浩的字是浩然,号洪谷子,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山西沁水,另一说是河南济源。他因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中,擅长绘画山水,其艺术风格吸取了北方山水的雄峻气格,作画时注重笔墨的运用,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高深回环的山势和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

荆浩的代表作品包括《匡庐图》和《雪景山水图》,这些作品现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馆。他的画作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通过画作传达出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影响了后世无数艺术家和文人。

总的来说,荆浩的艺术贡献不仅限于他的画作,他还对后世的绘画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故事和作品至今仍激励着人们追求那些简单而伟大的美好。

目录

笔法记全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