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长历-陈厚耀

作品简介

十卷。陈厚耀撰。杜预作《春秋长历》,陈氏认为杜书疏失过多,固作此书以补杜氏《长历》。此书共有四部分。一是《集证》,备引《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唐书》、《宋史》、《元史》之《律历志》以及《左传》孔疏、赵汸《春秋属辞》、徐圃臣《天元历理》、朱载堉《历法新书》诸说,以证推步之异,其中引《春秋属辞》载杜预论日月差谬一条,为杜注孔疏所无,亦不见《永乐大典》;又引《大衍历义·春秋历考》一条,亦为《唐书·律历志》所无,皆为珍贵资料。二是《古历》,以古法十九年为一章。一章之首,推算周历正月朔日冬至。前先列算法,后以《春秋》十二公纪年,横列为四章,纵列十二公,作成年表,以求历元。陈氏发现,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之差别主要在岁首确立之月份不同,而年月日之规定与划分却基本一致,皆是一年日,一月29日,十九年置七闰,同为古四分历。据此推得鲁所使用之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朔日。陈氏按四分法列出年月日,为鲁国十二公排出一清晰之年表。三是《历编》,依据杜预《长历》之佚文,列出《长历》所推算《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各月之大小及朔日干支。四是《历存》,依据其对古历之考证定出各月之大小及朔日干支,与杜说两相对照。陈氏推得鲁隐公元年正月庚戌朔,与杜氏《长历》所推算之辛巳朔相差一月。杜氏以经传干支排列推算,得出隐公元年之前一年失一闰之结论,陈氏认为杜氏所推与《春秋》经传之干支及日食不合,考证隐元年之前一年非失一闰,而是多一闰,因而退一月,定隐公元年庚戌朔。杜预《长历》所使用之方法是以干支排列,比较原始,而陈氏精通历法,又能参考前人之研究成绩,故所推较杜氏精密,不仅能补杜氏之阙失,亦能正其讹舛。陈氏此书所使用的考据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其后研究《春秋》历法之学者,如成蓉镜《春秋日南至谱》、罗士琳《春秋朔闰异同》、王韬《春秋历学三种》、盛百二《春秋日食考》等皆受其影响。现存《续经解》本,孔氏微波榭刻本。

作者简介

陈厚耀,字泗源,号曙峰,是清朝时期的学者,出生于1648年,逝世于1722年。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

学术背景:陈厚耀是康熙丙戌进士,历官苏州府教授、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等职。他曾从梅文鼎学习历算,学问渊博,贯通中西,以精天文历算被荐于圣祖。
朝廷贡献:在朝中,陈厚耀因其精通天文算法而受到康熙帝的赏识。他曾被召见面试,面对难题反诘,都能应对自如,因此深受圣祖的重视,并被授予编修的职位。康熙帝甚至曾在梅瑴成面前称赞陈厚耀的算法精进,并表示如果梅的祖父在世,也会向陈厚耀请教。
学术著作:陈厚耀著有《春秋战国异辞》一书,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书中收录了与《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等史书异同的内容,按周、鲁、晋、卫、郑、齐、秦、宋、楚、燕、陈、蔡、吴、田齐、魏、韩、赵、越等小国分国编次,以备考证。此外,他还编纂了《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及《六国年表》为《通表》二卷,附于书前。这部作品涵盖了自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迁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六国的五百五十年间的历史事件。
综上所述,陈厚耀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也是清代重要的历史书籍编纂者,他的工作对于后来的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录

提要
春秋长历卷一
春秋长历卷二
春秋长历卷三
春秋长历卷四
春秋长历卷五
春秋长历卷七
春秋长历卷八
春秋长历卷九
春秋长历卷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