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正旨-高拱

作品简介

一卷,明高拱著。高拱以为自宋以来,说《春秋》者穿凿附会,欲尊圣人而不知其所以尊,欲明书法而不知其所以明,因作此书,推原经意,以订其谬。首论《春秋》天子之义,非以天子赏罚之权自居;次论孔子必不敢改周正朔,而用夏时;次论托于鲁史,因其周礼尚存,非以其周公之后而假之;次论王不称天,是偶然异文,滕侯称子是时王所黜,圣人断无削贬天子、降封诸侯之理;次论齐人归郓讙龟阴田非圣人自书其功,深斥胡安国《春秋传》以天自处之非;次论《春秋》作于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乃孔子卒前一岁,适遇获麟,因而书之,经非感麟而作,麟亦非应经而至;次论说经以《左氏传》为长,胡安国之书是有激而作,其余诸家纷纷不休,多由误解“天子之事”一语而生。所论多得本意,与其他诸儒附会之说绝异。

作者简介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是明代嘉靖、隆庆时期的大臣,也是明朝的第三十五位内阁首辅。

在深入探讨高拱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前,了解他的生平背景是必要的。高拱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自幼受到严格和正统的教育,展现出超凡的学术天赋。他五岁便能对诗,八岁就能背诵千言,十八岁时高中举人,并在三十岁通过会试成为进士,之后步入仕途。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介绍:

政治生涯:高拱的政治生涯始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成为进士,此后他在朱载垕为裕王时期任侍讲学士。到了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他因徐阶的推荐而拜为文渊阁大学士,最终在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这一路的晋升反映了他在朝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政治能力的逐步认可。
学术成就:高拱不仅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成就,他的学术贡献亦不容忽视。他著有《春秋正旨》、《问辩录》、《日进直讲》、《本语》等多部学术著作。在这些作品中,他尖锐地揭露并驳斥了宋儒对《春秋》经义的穿凿曲解,批判程朱理学的高谈阔论,认为宋儒穷理过于强探力索,导致强不知为知。这些观点不仅显示了他的学术深度,也体现了他对当时学术界主流思想的批判性思考。
历史地位:高拱在明代政治与学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作为内阁首辅,他参与了许多重大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影响了明代的政治走向。同时,他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反思,也为中国思想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此外,高拱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个人才智与努力外,还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拱的思想与行动无疑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和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高拱不仅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学者。他的政治生涯和学术成就,共同构成了他复杂而丰富的历史形象。通过对高拱生平的回顾,人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政治与文化,也能从他的经历中汲取到对当代有益的启示。

目录

提要
春秋正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