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经疑贯通-王充耘

作品简介

元王充耘撰。八卷。黄虞稷谓其书已佚。此本为明范钦天一阁旧钞本,尚首尾完具。唯第二卷中脱一页,第八卷中脱一页。此书以《四书》同异参互比较,各设问答以明之。盖由于延祐科举经义之外,设有经疑,此与袁俊翁《四书疑节》书皆应付科举的程试之式。其问辨别疑,似颇有发明。如问:“《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论语》之博文约礼,《孟子》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中庸》言明善诚身,其旨同与?”答曰:“圣贤之学惟致知存养二者兼致其力而已!盖物理有所未明,则存养之功固无所施;践履有所不力,则所明又非己有。故圣贤设教,于知行不可以偏废焉!《论语》之博文约礼,即《大学》之格致诚正;《中庸》之明善诚身,即《孟子》之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也。”又如问:“樊迟问仁,子曰‘先难后获’。司马牛问仁,子曰‘为之难’。原宪问‘仁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夫子谓‘可为难,仁则不知’。何也?”答曰:“仁者固先难而后获,仁者固以为之难而言之词,要末可以难为仁也。知难自难,而仁自仁,则知所以用力于仁矣!”再如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又曰‘观水有术,必先观其澜’。其旨同乎?”答曰:“夫子于川流而发明道之全体不息者以示人,孟子因徐子而取其有本一节以为说。至于观澜,则亦所以验其有本而已。皆未足以尽夫子之意也。”有《四库全书》本。

作者简介

王充耘是元代的学者,字与耕,又字耕野,江西吉水人。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尚书》的研究上,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尚书》学思想。具体分析如下:

生平背景:王充耘生于元成宗大德八年十一月初六日,其卒年不详。作为承九峰学派的学者,他以《书》经进仕,并在该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学术贡献:在学术上,王充耘不仅精于《尚书》,还撰有《四书经疑贯通八卷》等著作,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儒学经典的深刻理解和阐释能力。
科举影响:王充耘的著作《书义矜式》是针对科举考试而编纂的一部八股文范文集,该书在当时具有较高的价值,反映了他在科举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
文学特色:《书义矜式》所选范文具有论题范围广阔、题目筛选严格、文气与时俱进、运思推理严密以及突出重点等特点,展现了王充耘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严谨态度和时代感。
学术地位:王充耘的学术思想和著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尚书》学思想不仅独特而且具有时代特色,为后世研究《尚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文化遗产:王充耘的著作被收藏于南京图书馆,其中《四书经疑贯通八卷》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显示了其著作在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王充耘作为元代的学者,其在《尚书》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他的著作不仅是研究元代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古籍文化宝库中的珍贵组成部分。

目录

提要
四书经疑贯通卷一
四书经疑贯通卷二
四书经疑贯通卷三
四书经疑贯通卷四
四书经疑贯通卷五
四书经疑贯通巻六
四书经疑贯通卷七
四书经疑贯通卷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