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成书于元祐元年(1086年)。宋代董汲撰,木刻单行本。方书。为旅行者“道途有病,治疗有归”而编,所收“经效奇方”证详而法略,使览之者晓然可用,故名。原书共载医方百余首,于明代失传。清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神仙紫雪、小半夏汤、半夏化痰丸等46方,收载有30余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如五灵脂“微炒”,槟榔“烧灰存性”,附子“炮去皮”,白附子、天南星、蝎尾、诃子皮“炮”,腻粉、牵牛子“炒”,麻子、麝香、乳香、朱砂、牛黄、马牙硝“研”,黄连“入生姜同杵,炒令紫色”,豮猪血“腊月内以新瓷罐盛,挂于房东上,阴干为末”等炮制方法。
作者简介
董汲,字及之,北宋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是著名儿科专家钱乙的同乡晚辈。他幼年学儒,进士落第后因急于养亲和自身健康原因,放弃功名而从事医学。董汲广泛研读《素问》、《灵枢》等医学经典,并撰写了多部医学著作,如《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脚气治法总要》等,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董汲的医术高明,尤重医德,他常怀“凡人之疾苦,如己有之”的心态,不辞辛劳地为患者治病,甚至资助贫困患者。他的这种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在当时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董汲在医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儿科领域。他精治痘疹,与钱乙齐名,被誉为儿科圣手。他撰写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医学史上较早的痘疹专著,对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书中主张以寒药治斑疹,反对滥施温热,这一观点在当时颇具创新性。
除了儿科,董汲还擅长治疗脚气病。他编写的《脚气治法总要》一书,详细记载了脚气病的病因和治法,对后世治疗脚气病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他还收集整理了大量有效验方,编成《旅舍备要方》一卷,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董汲虽然出身医学世家,但并非元代汉军藁城董氏的成员。所谓“藁城董氏”,是以元代藁城名将董俊为宗室第一代的历史称谓。两者虽同姓董,但并无直接血缘关系。
综上所述,董汲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在儿科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他的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值得后世学习和传承。
目录
提要
原序
自序
旅舍备要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