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私淑录-戴震

作品简介

清戴震著。三卷。撰于乾隆三十一年 (1766),后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写定为《孟子字义疏 证》。共有答问二十五条,后删去三条,又增加二十六 条,即为《绪言》。其观点与《绪言》、《孟子字义疏证》一 致,表明作者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已基本确立。书中关 于认识论问题基本未涉及,对天道性命及理欲等问题 的阐述亦不如《绪言》、《孟子字义疏证》全面成熟。戴震 本人及其后学均未明确提及此书。最早刊于1942年四 川省立图书馆编《图书集刊》创刊号,收入1961年中华 书局《孟子字义疏证》和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的《戴震集》中。

作者简介

戴震,字东原,号杲溪,是清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考据学家及经学家。他生于1724年,卒于1777年,其一生虽然短暂,却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以下是对戴震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戴震出生于安徽省休宁县隆阜,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18岁时因家境困难而辍学,随父亲前往江西南丰以贩布为生。尽管生活艰辛,戴震并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在邵武设馆讲学,并在返乡后拜婺源名儒江永为师,开始系统地学习并研究学术。
学术成就:戴震在天文、数学、历史、地理、音韵、文字、训诂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他推动了考据学的发展,同时在近现代科学领域也有拓荒之功。作为“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及皖学的集大成者,戴震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生涯:戴震的政治生涯充满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思想观念与程朱理学不尽吻合,未能取得进士资格。直到晚年,他才被赐同进士出身,并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职务。
晚年去世:戴震晚年在《四库全书》馆任职专职纂修官,负责编纂工作。然而,由于劳累过度和庸医误诊,他不幸在北京逝世。
此外,戴震的思想和学术成果不仅在他生前受到认可,在其去世后也持续影响着学术界。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特别是他对宋明理学的反思,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总的来说,戴震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他在多个学术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在考据学和经学方面的贡献,使他成为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目录

簡介
卷一
卷二
卷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