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妙用-陈修园

作品简介

《时方妙用》系医方书。4卷。清·陈修园撰于嘉庆8年(1803年)(嘉庆8年)。此书在《时方歌括》108首方剂基础上,详论病原。陈氏认为“时方固不逮于经方,而以古法行之,即与经方相表里亦在乎用方之妙也”,故名书为《时方妙用》。卷1首论望、闻、问、切,作为辨证识病、选方用药的基础。此后各类共列38种常见病症,末附“妇人科”、“伤寒科”证治。各症先论症,次议治法及选方,能由博返约,提纲挈领,常阐述自己的独到经验。如他辨泄泻时说:“难经有五泄之分……其实不必泥也;总以虚实久暂为辨”,简要实用。陈氏平生素不喜用寒凉药,但在“疡症”中,仍首列能培养生气的寒凉方,他不为世俗所拘,常能针砭时弊,慷慨激烈。此书叙理简明,选方论治切合实用,故为后世习医常用入门书。该书今存有十余种清刻本,近现代也有多次翻印。

作者简介

清代陈修园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他一生跨越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不仅中过举人,还曾任县令,晚年返乡开办中医学堂,致力于普及中医知识和培养医学人才。以下是对陈修园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

家庭背景:陈修园出生于福建长乐的一个普通家庭,祖父陈居廊博学通医,父亲早逝,由祖父抚养长大。七岁能背诵经文,十四岁开始兼读医书,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岁便开始在乡里行医并带学徒。
求学之路:为了深造,陈修园曾去榕城(今福州)鳌峰书院受业于孟超然,专攻经史、深研岐黄。乾隆五十七年中了举人,时年三十九岁。
仕途经历

科举考试:陈修园上京会试未中,回家后在长乐吴航书院任教,既讲儒家经典,又讲医家典籍。两年后去泉州清源书院任讲习,随名医蔡宗玉先生学医。
官职生涯:八年后再次上京参加会试,被赐赴保阳任职,先后担任威县知县、同知知州,还曾代理正定府知府等职。
医术高超

治病救人:陈修园在为官期间,关心百姓疾苦,体察民情,善于判断,以医术济世救人。他曾治愈了刑部郎中伊朝栋的中风病,军机大臣和绅的“足痿”病,直隶省制台大人熊谦的中风病等疑难杂症。
救灾抗疫:恒山夏季雨水成灾时,陈修园奉旨去勘探灾情,发现当地“温疟”流行,制成三种不同的丸药,普遍施舍给城乡百姓,救治了许多人。
教育贡献

开办学堂:嘉庆二十四年以病告归后,陈修园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一时学医弟子极多。
著述丰富:陈修园一生勤于著述,著有《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等十六本医书,为后人广为传颂。
学术成就

尊经崇古:陈修园特别推崇张仲景,是维护伤寒派的中坚人物之一,也是继张志聪、张锡驹之后最有影响的尊经崇古派。
临床治疗:在临床治疗上,陈修园长于用温补脾肾的方法治疗杂病,不喜用寒凉滋阴的药物。
后世影响

民族英雄评价:民族英雄林则徐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近代论医术,没有人能超过陈修园。
传承至今:陈修园留下的“陈修园固齿神方”,历经几百年验证,至今仍被广为赞颂、传承。
综上所述,陈修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中医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医学的热爱和追求,无论是在仕途上的治病救人,还是在教育上的贡献,都体现了他对中医事业的执着和奉献。他的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至今仍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目录


小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