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旨绪余-孙一奎

作品简介

二卷。明孙一奎撰。此书约于万历元年 (1573)撰成。是孙氏以《内经》、《难经》理论为基础,结合自己体会撰写而成。上卷共四十四篇,下卷共二十六篇。书中大旨发明论述阴阳五行、脏腑气血、三焦包络、命门相火、经络腧穴以及内伤杂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对张仲景、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等各家作了恰切的评论。如“仲景不徒以伤寒擅长,守真不独以治火要誉,戴人不当以攻击蒙讥,东垣不专以内伤树绩,阳有余阴不足之谈不可以疵丹溪,而樱宁生(指滑伯仁)之长技,亦将与诸公并称不朽。”孙氏主张对古代医家进行全面分析,并博采众家之长。此书汇集了作者学医体会与见解,并择要节录《内经》原文编成。其中杂论脉象、诊法、病机、药性及医案。有关咳、哮、喘鉴别诊断及治疗颇多可取之处。《郑堂读书记》曰:“钩素灵之隐,察变病之因,辨证名之异同,明经络之逆顺,畅往哲已发所未尽,摭前贤遗漏所未言。简册虽约,而其远宗之正,近取之周,考核之精,谦冲之度,一集而四善具焉。”此书对后世影响颇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孙一奎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对中医基础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孙一奎不仅在中医学上有所建树,而且他的生平和学术思想也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是从多个方面对他的详细介绍:

学习经历与师承

早年学习:孙一奎出生于1522^3^,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期,孙一奎便开始了他的医学学习之旅。
师承汪石山:孙一奎成为汪石山的再传弟子,汪石山是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其深厚的医学造诣和独到的治疗理念对孙一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与学术贡献

《赤水玄珠》:《赤水玄珠》是孙一奎的重要著作之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对命门、三焦等中医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他在临床实践中对这些理论的应用。
《孙文垣医案》:另一部著作《孙文垣医案》记录了孙一奎的临床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他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的高超技艺。
“命门动气”理论:孙一奎提出了“命门动气”的中医学术思想,这一理论强调命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核心作用,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基础理论,对后世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临床实践与医术特点

重视元气保护:在临床实践中,孙一奎特别重视对命门、三焦元气的保护和治疗,他认为元气是维持人体健康的根本,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和元气。
一视同仁:孙一奎在行医过程中,不分贵贱,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体现了他高尚的医德。
对中医教育的贡献

中医教育观:孙一奎不仅在医学实践上有所成就,他还关注中医教育的发展。他主张中医教育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
人生态度与哲学思想

道医结合:孙一奎不仅是一位医学家,也是一位道家思想的践行者。他的医学实践中融入了道家的养生之道,强调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的重要性。
对后世的影响

医学遗产:孙一奎的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被后世广泛传承,他的许多治疗原则和方法至今仍被中医学界所推崇。清朝时期,他的著作《赤水玄珠》和《孙文垣医案》被收入《四库全书》中,显示了其在中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除了上述阐述的基本内容外,以下还有几点补充信息:

历史背景:了解孙一奎的时代背景,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他的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孙一奎的医学成就尤显珍贵。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孙一奎的成功在于他将深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相结合。这一点对于今天的医学工作者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缺一不可。
道家思想的影响:孙一奎的医学实践中融入了道家的养生哲学,这对于现代医学提倡的整体治疗和预防医学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孙一奎不仅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命门动气”理论等学术贡献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生平和学术思想反映了明代医学的特点,同时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目录


上卷
下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