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疏证-邹澍

作品简介

《本经疏证》,本草著作,26卷。清代邹澍(润安)撰。约成书于道光十二年至二十年(1832~1840年)间。作者“取《本经》、《别录》为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为纬”,交互参证,阐释药性理论。全书又分《本经疏证》、《本经续疏》、《本经序疏要》三部分。其中《本经疏证》12卷,收药173味,分上、中、下三品,以张仲景之医理方药,疏证《本经》药物;《本经续疏》6卷,收药142味,取后世常用药,亦分上、中、下三品,予以阐解。此两部分“例则笺疏之例,体则辨论之体”,以辨析药性理论及介绍临床用药为主旨。《本经序疏要》8卷,采用《证类本草》序例及“诸病通用药”体例,以病为纲,将药物予以归类,颇类于临床用药手册。三书总以《本经疏证》为名。搜集资料较富,广参汉唐医方及明清诸家(如卢子繇、刘若金等)有关论述,作者将《本经》等书所载药性功治与古方实际运用相结合,剖析入微,颇具特色。书中亦多邹氏个人治验。

作者简介

邹澍,字润安(一作庵),号闰庵,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药用植物学家,出生于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逝世于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享年54岁。他来自江苏武进县,家境贫寒,但勤奋自励,即便在极寒酷暑中也不放弃学习。邹澍不仅精通医学,还对天文、地理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在诗文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尽管成就显著却不自我炫耀。

邹澍因家贫而未能正式从师,却通过自学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特别是在医学领域。他的学识和品德受到乡里人的尊敬,道光初年,朝廷征召山林隐逸之士时,乡亲们想推荐邹澍,但他坚决推辞了。

邹澍的主要贡献在于中医药学,特别是对药性的研究和阐释。他的代表作《本经疏证》是一部重要的本草学著作,成书于道光十二年至二十年间(1832~1840年),全书共26卷,分为《本经疏证》、《本经续疏》和《本经序疏要》三部分。在书中,邹澍广泛参考了《神农本草经》、《别录》以及《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经典医籍,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研究和相互印证,对药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和阐述,尤其注重张仲景的医理方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

邹澍的其他著作还包括《伤寒通解》、《伤寒金匮方解》等,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并未流传下来。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医学经典的深入研究和对药理的独到见解上,对后世的中医药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目录

《本经疏证》 序一
《本经疏证》 邹润安先生传
《本经疏证》 例言
《本经疏证》 总目
《本经疏证》 序二
《本经疏证》 卷一
《本经疏证》 卷二
《本经疏证》 卷三
《本经疏证》 卷四
《本经疏证》 卷五
《本经疏证》 卷六
《本经疏证》 卷七
《本经疏证》 卷八
《本经疏证》 卷九
《本经疏证》 卷十
《本经疏证》 卷十一
《本经疏证》 卷十二
《本经续疏》 总目
《本经续疏》 序
《本经续疏》 卷一
《本经续疏》 卷二
《本经续疏》 卷三
《本经续疏》 卷四
《本经续疏》 卷五
《本经续疏》 卷六
《本经序疏要》 总目
《本经序疏要》 序
《本经序疏要》 卷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