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十二卷。元王好古 (1200—1264)撰。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赵州 (今河北赵县) 人。王氏通晓经史,喜好医学。曾从师于张元素、李东垣学医,官本州教授。撰有《阴证略例》、《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书。此书序中作者自称: “良医之用药,独不若临阵之用兵乎。”故名。此书成于至元二十八年 (1291),后原稿亡佚,经追忆十得七八,重新辑成此书。书前自序题丁酉岁,盖此书重辑于元初,重刊于元贞三年 (1297)。书中以十二经为纲,论述病证以伤寒为主,附以杂证。其学术渊源,大旨宗仲景之学说,而参以张元素、李东垣之说,选方采用 《和剂局方》,与朱震亨大同小异。如半硫丸条下注云:“此丸古时用,今时气薄不用。”用药选方十分灵活,讲求斟酌变通,既详且慎。治病主张“随脉察病,逐脉定方”,对伤寒杂病论述比较全面,用汗、吐、下三法准确灵活。此书中还论有王氏自订验方多条,对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此书经后人节录整理为一卷本,刊于 《济生拔粹》、《东垣十书》等书。有明嘉靖二十二年 (1534)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济生拔粹》本。
作者简介
王好古是元代著名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老人,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他不仅博通经史,而且精通医术,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王好古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其在医学史上的地位进行详细阐述:
生平背景
早年学习:王好古早年博通经史,以进士官本州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他的学识不仅限于文学,还广泛涉猎医学领域,这为他后来的医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承关系:王好古曾与李杲一起学医于张元素,但其年龄较李杲小二十岁左右,后又从师于李东垣。这表明他在医学上有着丰富的师承经历,能够吸收多位医学大师的精华。
学术成就
医学理论:王好古的医学理论深受张仲景的影响,他可以说是受张仲景影响极大的医学家之一。他的医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中医学说,还有所创新和发展。
代表作品:虽然具体的著作没有在已知资料中提及,但作为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好古无疑有着自己的医学著作或论述,这些作品对于后世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医学派别
易水学派:王好古是易水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易水学派是金元时期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其学说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王好古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宗师传承:他的学宗张元素及李东垣,与李东垣为同时代人,并宗张元素,一说王氏先后师事。这表明王好古在医学上的学习和传承是多元化的,他能够融合不同学派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医学观点。
历史地位
医学贡献:王好古在医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推动了易水学派的发展,还将自己的医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了当时的医疗水平。
后世影响:作为元代著名的医学家,王好古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法被后人继承和发展,对中国医学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上所述,王好古不仅是元代的一位杰出医学家,还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学术成就和医学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纪念的历史人物。通过对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的了解,人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元代以及整个金元时期医学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以及那个时代医学家们的智慧和贡献。
目录
提要
原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