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斋遗书-周之干

作品简介

综合类著作。明周慎斋撰。十卷。慎斋名之干,太平(今属安徽)人。临床治验丰富,在医林颇具影响,撰有《周慎斋三书》、《脉法解》等。本书系周氏门人记录整理,成于万历元年(1573)。卷一至卷五论述脏腑阴阳升降及五行亢害承制、望切脉、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与药物炮制、古方解、古今名方等; 卷六至卷十分寒热、辨内外伤、九十八种病证的证治,并附以验案或方剂。周氏对《内经》、《伤寒论》研究有素,医术高超。书中介绍的理、固、润、涩、通、塞、清、扬、逆、从、求、责、缓、峻、探、兼、候、本、寒、热、补、泻、提、越、应、验二十六字元机,对临床辨证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周氏运用古方,不拘成规,善增损化裁,随证加减,颇有可取之处。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盛燮荪《周之干和他的》(《中医杂志》1982.2.9)可供参考。

作者简介

周之干,明代著名医学家,号慎斋,宛陵(今安徽宣城)人。他大约生活在1508年至1586年之间。周之干的一生,既是对医学知识不懈追求的过程,也是明代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以下是具体分析:

生平背景

出生年代与地点:周之干的出生时间约为1508年,出生于宛陵,即今天的安徽宣城地区。这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周之干后来的医学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号慎斋的由来:周之干的号为“慎斋”,这可能反映了他对学问的谨慎态度以及对医学的敬畏之情。在古代中国,学者往往通过号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学术追求。
医学研究

自习医学的契机:周之干中年时期因病开始自习医学,这一转折点使他踏上了医学研究的道路。这种因个人疾病而转向医学研究的例子,在古代并不鲜见,许多医学家都是由于自身或家人的疾病而开始关注医学。
深入研究《内经》:《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周之干潜心研究《内经》,显示了他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视。通过对《内经》的深入钻研,周之干不仅为自己的医学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后来的医学思想发展做出了贡献。
师承关系

私淑张元素、李东垣:周之干在学习医学的过程中,私淑张元素与李东垣,这两位都是当时著名的医学家。通过学习他们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周之干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医学思想。
参以刘河间:除了张元素和李东垣,周之干还参考了刘河间的医学理论。这表明他在学习过程中不拘一格,善于吸收各家之长,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体系。
医学成就

精通脉学:周之干在医学领域的一大成就是精通脉学,这是中医学中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他的脉学造诣,对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擅长内伤证治:周之干在内伤证治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这表明他在处理人体内部疾病方面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著作与影响

著有《周慎斋》:周之干的著作《周慎斋》是他医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可惜具体内容已无法考证。不过,从书名可以推测,该书很可能包含了他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后世的影响:虽然周之干的具体医学理论和实践细节不甚清晰,但他对明代乃至后世医学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明代医学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医学思想和实践无疑对后来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周之干不仅是明代医学界的一位杰出代表,更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生平和成就,不仅体现了个人对医学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明代医学的发展水平和特点。通过对周之干的研究,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明代医学的历史背景,还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医学发展的启示。

目录

赵序
吴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