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证广注-汪琥

作品简介

伤寒类著作。清汪琥撰。十四卷。琥字苓友,号青谷子,吴县(今属江苏)人。撰有《痘疹广金镜录》、《养生君主编》等。汪氏根据《素问》“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认为“伤寒之病名虽为寒,其所见之证皆热”。故广集诸家学说,对《伤寒论》六经证治原文中属于热病的条文逐条注释,于康熙十九年(1680)撰成是书。卷一至卷二辨伤寒非寒病论及纂注伤寒论例。卷三至卷十为辨六经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一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二辨误汗吐下火灸逆病脉证并治法。卷十三辨温病脉证并治法。卷十四辨风池、风府等穴针刺法。后又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复撰《中寒论辨证广注》三卷,体例悉遵前书,逐条辨注《伤寒论》中属真寒证治原文,并对真寒证的治疗有所论述。汪氏之论虽有偏颇之处,但自成一家之说。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平阳季子东壁刻本(扉页作《平阳季子辨注仲景全书》,又作《仲景伤寒论》。附:《张仲景中寒论辨证广注》三卷)。

作者简介

汪琥是清代著名医家,以对伤寒学的深入研究和贡献著称。汪琥,字苓友,号青溪子,出生于江苏长州,他的医学成就在当时尤为突出。他不仅博览前人关于伤寒的著作,而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论述。

在评价汪琥的医学成就时,不得不提的是他对《伤寒论》的研究。《伤寒论辨证广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共十四卷,于1680年成书。在该书中,汪琥根据《素问》的理论,对《伤寒论》中的六经脉证治法原文进行了详细的辨析和注释。他在治法上不拘泥于传统的仲景成方,而是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进行辨注,并在每篇之后选列自晋至明历代治疗热病的有效方剂与方论作为辅助,从而补充了仲景之未备的内容。

除了《伤寒论辨证广注》,《中寒论辨证广注》也是汪琥的另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体例遵循《伤寒论辨证广注》,逐条辨注《伤寒论》中属于真寒证的原文。汪琥在此书中进一步发挥了《伤寒论》治疗热病的内容,强调邪之传经者为热病,直中者为寒证,治疗时应区别对待,这一观点对于读者学习和研究《伤寒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汪琥还著有《养生君子论》,这是一本养生类的中医文献,成书于清初。该书分为三卷,上卷主要讨论“诸病皆起于心”的观点,并涉及调气法、导引法及睡功等内容;中、下卷则主要以内科为主,同时兼顾外、伤、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的病机、治法及方药加减等内容。

综上所述,汪琥不仅是清代著名的医家,还是一位在伤寒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学者。他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对《伤寒论》的辨证广注,不仅丰富了伤寒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后来的医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深入分析汪琥的医学成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以及汪琥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目录

自序
凡例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