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醒斋广笔记-缪希雍

作品简介

成书于1622年。明代缪希雍撰。清道光辛卯年武林涵古堂木刻本,1983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该书约12万字,分4卷。卷1,载有中风、寒、暑、疟、痢、泄泻诸疾。卷2,载脾胃、虚弱、吐血、消渴、妇人诸疾。卷3,载有幼科、肿毒、杂证诸疾。卷4,炮炙大法,选录常用药物433种。后附用药凡例。前3卷主要是作者对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的临床经验、效方、验案,并总结了一些病证的治疗规律,如中风治法大略,伤寒三阳三阴治法总要及治血三要法等。缪氏的治气治血三法丰富了杂病的治疗。所谓治气三法即补气、破气、降气、调气;治血三法包括补血法、清血凉血法及通血法;在中风的论治上挖出了“内虚暗风”之说。后1卷主要介绍各药的性状鉴别、炮制方法、佐使畏恶等。其用药凡例,对丸、散、汤、膏的制法和适应证,以及煎药、服药方法和十八反等内容,辨析尤详,其中常有缪氏的独家见解。该书体现了缪氏的学术思想,也切合实用,对中医药理论研究及临床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缪希雍是明代著名的医学临床家,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在医学理论上有所创新,还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和著作,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个人经历

早年遭遇:缪希雍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个官宦家庭,原本生活优越。然而,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他和母亲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这段艰难的童年经历,让他体会到了世间的冷暖,也为他日后走上学医之路埋下了伏笔。
学医之路:十七岁时,缪希雍患上了严重的疟疾,几乎绝望之时,他翻阅家中的《黄帝内经》,并据此治愈了自己的疾病。这一经历激发了他对医学的兴趣,从此踏上了学医的道路。
学术成就

医学理论:缪希雍继承并发展了张仲景、朱丹溪、李东垣等人的学术思想,在本草学、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观点。他在外感热病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为治疗伤寒、温病、痧疹等病症开拓了新的思路。
医学著作:《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与《本草经疏》是缪希雍的传世之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这些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医学特色

重视脾胃:缪希雍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强调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善用清凉甘润的药物疗病。
真假内外辨:他在诊疗中注重辨别真假症状和内外因素,以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辛凉发散:在治疗痧疹等病症时,缪希雍主张采用辛凉发散的方法,以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社会活动

东林党争:缪希雍与东林党首领高攀龙等人交往密切,他在东林党争中挺身而出,展现了医者的正义和勇气。
搜集民间验方:他广泛搜集民间验方,与当时的学者交流切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
总的来说,缪希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医学家,还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缪希雍的故事启示人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战胜逆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录

提要
先醒斋广笔记自序
先醒斋广笔记卷一
先醒斋广笔记卷二
先醒斋广笔记巻三
先醒斋广笔记卷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