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注疏-郑玄

作品简介

五十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玄与公彦有《周礼注疏》已著录。此书为记载周至战国时期儒家传习礼仪的最早著作。自西汉高堂生所传《士礼》今文本,数传而有大戴(戴德)本、小戴(戴圣)本及刘向《别录》本。郑注兼取今文本及古文本十七篇(出自孔子壁之《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今文经大体相同),“其从今文而不从古文者,则今文大书,古文附注”;“从古文而不从今文者,则古文大书,今文附注。”其所以不采大、小戴本,因为别录本“尊卑吉凶,次第伦序,故郑用之,二戴尊卑吉凶杂乱,故郑不从之也。”(《四库全书总目》),贾公彦据郑注而又依齐黄庆、隋李孟悊之疏而益之,定为今本。其书自明以来刻本舛误殊甚,顾炎武《日知录》及阮元校勘记曾指出多处,可供读时参考。此编十七卷次第为士冠礼第一,士昏礼第二,士相见礼第三,乡饮酒礼第四,乡射礼第五,燕礼第六,大射第七,聘礼第八,公食大夫礼第九,觐礼第十,丧服第十一,士丧礼第十二,既夕礼第十三,士虞礼第十四,特牲馈食礼第十五,少牢馈食礼第十六,有司(彻)第十七。此目排列顺序先人事,后鬼神,较之二戴本为合理。自“丧服第十一”以下都属丧葬祭祀的仪礼,且繁文缛节,不胜其扰。有《四库全书》本,《十三经注疏》本。

作者简介

郑玄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儒家学者和经学家,被誉为“郑学”的创始人。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出生于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他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以古文经学为主,同时也兼采今文经学。郑玄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儒家经典的广泛注解和整理上,他的注疏工作为后世的儒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郑玄的学术特点包括:

广泛的学术研究:郑玄不仅深入研究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经典,还学习了《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师从马融学习古文经。
教育贡献:郑玄在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对当时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化整理:他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著作丰富: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
值得一提的是,郑玄的学术成就和道德品质使他在历史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被唐太宗列为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被封为高密伯。他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经学史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

目录

卷一 士冠礼第一
卷二 士冠礼第一
卷三 士冠礼第一
卷四 士昏礼第二
卷五 士昏礼第二
卷六 士昏礼第二
卷七 士相见礼第三
卷八 乡饮酒礼第四
卷九 乡饮酒礼第四
卷十 乡饮酒礼第四
卷十一 乡射礼第五
卷十二 乡射礼第五
卷十三 乡射礼第五
卷十四 燕礼第六
卷十五 燕礼第六
卷十六 大射第七
卷十七 大射第七
卷十八 大射第七
卷十九 聘礼第八
卷二十 聘礼第八
卷二十一 聘礼第八
卷二十二 聘礼第八
卷二十三 聘礼第八
卷二十四 聘礼第八
卷二十五 公食大夫礼第九
卷二十六 公食大夫礼第九
卷二十七 觐礼第十
卷二十八 丧服第十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