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李荣

作品简介

四卷。初唐李荣(生卒年不详)撰。李荣,初唐元天观道士,号任真子,为高宗、武后间人。撰有《道德真经注》四卷。仅存一至三十六章。旧题称: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书分《道经》、《德经》二经。《道经》末章与《德经》原缺,后在敦煌卷子中发现此书下卷。因书前奏表称道士臣荣,所以都误认为李荣是息斋道人,进而认为此书为息斋道人所著。白云斋《道藏目录详注》在《道德真经义解》下误抄为息斋李荣注,实乃错误。然《道德真经注》与《道德真经义解》之间存在异端有四:其一,《道德真经义解》分《道经》、《德经》共八十一章;而此书仅分《道经》、《德经》并无章次。其二,《道德真经义解》之旨在于: “常无,欲以观其徼,常有,欲以观其微”。认为《道德经》上、下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极限,掌握它可以得道、治国、修身;而此书之旨阐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提倡圣人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治。其三,《道德真经义解》认为“非常道,非常名,常者不变谓也”,又认为“谷神不死,神藏于体,犹山之藏谷,故曰谷神”。此书认为:“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非常名者,非常俗荣华之虚名也”,又认为 “谷空也”。其四,《道德真经义解》多散句,而此书似骈文,如此等等。说明此二书实非一人之作。《新唐书·艺文志》、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及唐末强思齐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对《道德真经注》都有记载和引用,因此学者认定此书为李荣著而于息斋道人《道德真经义解》无涉。后世学者认为此书阐述详实,对《道德经》的理解、解释均有独到之处。为唐以后研究《道德经》者引以为参考。现存明 《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作者简介

李荣,唐代初期的著名道教学者,道号任真子,出生于绵州巴西(今四川绵阳市),是唐代道教重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活跃于唐高宗(650~683)时期。他与同时期的西华法师成玄英齐名,并被认为是重玄学派的佼佼者,这一学派强调通过“重玄之道”达到对道的超越理解,即通过遣除有无的概念,进而超越对“玄”本身的执着,最终达到一种心灵与外界事物全部忘却的至真“重玄”境界。

李荣的思想融合了道家、佛学(特别是三论宗)与魏晋玄学的内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教义理体系。他认为“道”是虚极之理,超越语言和物象,是万物的根本。他的著作包括对《道德真经》(即《老子》)、《庄子》、《西升经》等经典的注释,但多数已佚失。其中,《道德真经注》是其重要作品,尽管原著已不完整,但在敦煌文献中发现了部分章节,近人如蒙文通等学者曾根据残本及敦煌写本进行辑录整理。

李荣还因与文人卢照邻等人的交往以及与女道士王灵妃的一段恋情而知名,这段恋情后来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他在长安居住于东明观,并以能诗及喜嘲谑论辩著称,曾受唐高宗敕令与僧人进行论辩。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上也存在其他同名人物的信息,但这些与唐代李荣并非同一人,例如参与《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的语言学家李荣,以及与唐代皇室有关联的其他人物,这些应当与我们讨论的唐代道士李荣区分开来。

目录

简介
道德真经注序
道德真经注卷上#1
道德真经注卷下#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