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碑-沈起予

作品简介

《残碑》是一部描绘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伐战争背景下,一群进步青年冲破封建枷锁、向往革命并参与其中的小说。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作品概述

书名及出版信息:《残碑》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
作者背景:沈起予,生于1903年,逝于1970年,重庆巴县人,是著名的作家和文学翻译家。他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并于1927年回国后活跃于上海的文学界,参与了创造社、抗敌协会等组织,并在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之后还担任了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理事等职务。
内容提要:《残碑》作为良友文学丛书的一部分,讲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在北伐战争背景下,不同阶层人物的思想冲突和社会斗争。书中通过主人公孙丘立等人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沉闷压抑的社会现状以及人们在挣扎中寻找希望的过程。同时,围绕主人公蓉姊的恋爱故事,小说细致描绘了一系列内心活动,反映了典型的时代性。
主要角色与主题

主人公及其象征意义:孙丘立作为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代表了当时的进步力量。他们努力摆脱封建束缚,追求革命理想。
落后保守派的象征:孙丘立的叔父代表了当时的落后保守势力,与主人公形成鲜明对比。
工人阶级觉醒的象征:田焕章的角色象征着工人阶级的觉醒,他们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社会底层的代表:王金华这一角色则代表了社会上的渣滓,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
恋爱故事的时代性:主人公蓉姊的爱情故事不仅是个人情感的体现,也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
社会背景与历史意义

北伐战争的影响:该历史事件为小说提供了背景,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封建枷锁的象征:小说中对于封建制度的描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压抑和束缚。
革命理想的追求:进步青年的形象和他们的行动,展示了当时人们对于革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社会变迁的反映:通过不同阶层人物的命运交织,小说反映了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各种矛盾冲突。
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

现实主义手法:《残碑》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心理。
细腻的心理描写:小说中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描绘,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复杂的人物塑造:通过对主要角色的深入刻画,小说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时代性的体现: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对那个时代精神面貌的记录和反思。
影响与评价

文学界的认可:沈起予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读者群体的接受度:《残碑》作为沈起予的重要作品之一,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兴趣。
历史教育的价值:小说对于历史的反映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教育意义。
文化研究的素材:作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残碑》为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综上所述,《残碑》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见证。它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设计,展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沈起予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创作出了这部具有深刻意义的小说。读者通过阅读《残碑》,不仅能够获得文学上的享受,还能深入了解那个动荡时期的中国社会。

作者简介

沈起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不仅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还翻译了多部外国文学理论和作品。以下是对其的主要介绍: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沈起予出生于1903年,原籍四川巴县,后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这段留学经历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学活动:1927年回国后,沈起予活跃于上海的文学界,先后参加了创造社、抗敌协会,并于1930年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左联)。这些活动表明了他对于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热情和努力。
编辑与出版:沈起予曾担任《光明》半月刊主编,以及《新蜀报》、《新民晚报》副刊编辑,还曾任上海群益出版社主任编辑。这些职位不仅体现了他在文学界的广泛影响力,也反映了他对文学传播的贡献。
文学成就

小说创作:沈起予著有短篇小说集《火线内》,中篇小说《飞露》、《残碑》等作品。《残碑》以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伐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群进步青年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
报告文学:他的报告文学作品《人性的恢复》等,通过真实的事件反映社会问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文学理论:沈起予还撰写了理论专著《怎样阅读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了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和视角。
翻译贡献

译著作品:沈起予翻译了多部重要的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书籍,包括《欧洲文学发达史》、《艺术哲学》、《文学修养的基础》等。这些译著为中国读者了解外国文学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文化交流:通过翻译,沈起予不仅介绍了外国文学理论,还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加深了中国文学界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育影响

教学活动:沈起予曾在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期间他带领学生学习新文学,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影响评价:在教育领域,沈起予不仅是一位教授文学知识的教师,更是一位激发学生思考和创作的引导者。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当时的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沈起予的妻子李兰也是一名翻译家,这表明他的家庭环境充满了文学氛围,对他的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有着积极的支持作用。
综上所述,沈起予的一生是对文学的不懈追求和贡献的生动体现。从早年的留学经历到回国后的文学创作、编辑出版、翻译工作,再到教育事业的贡献,他的每一步都深深植根于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沈起予的作品和思想仍然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