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藏-马国翰

作品简介

一卷。辑佚书,清马国翰辑。《归藏》为三《易》之一,又名《坤乾》,《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记载。郑玄以为殷代之《易》。该《易》以重卦坤为首,乾次之,故名《坤乾》。又因坤象征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归藏》。《礼记·礼运》载孔子语:“我欲观殷道,是故知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孔子以《坤乾》之义可以观殷道,表现在《坤乾》的卦序上首坤次乾,反映殷代强调母系即“殷道亲亲”的特点。《太平御览·学部》引桓谭《新论》称: “《归藏》四千三百言”,又 《北堂书抄·艺文部》 引 《新论》:“《归藏》藏于太卜”。据此,该书汉时尚存,独不见于《汉书·艺文志》中。今传《三坟书》中有《归藏》,已证其伪。此《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未知作者,晋《中经簿》已见,说明成书较早。《隋书·经籍志》作三卷,晋薛贞注,后散佚。宋《中兴书目》仅存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宋以后此三篇亦佚。欧阳修以为宋时所存三篇疑非古经,马端临疑并出刘炫伪作。《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有《归藏》文一条,王国维据殷墟卜辞证其为殷代古《易》。马国翰辑本大体本之朱彝尊《经义考》,或有补遗。日本藏唐写本《秘府略》卷八百六十四及日本写本《释遍照文镜秘府论》中各引一条,不见于马氏辑本。据《丛书综录》知,清人王谟、洪颐煊、马国翰各有辑一卷。唐人司马膺亦注《归藏》十三卷,早佚。

作者简介

马国翰是清代著名的文献学家和藏书家,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古书辑佚的贡献上。

以下是关于马国翰的具体介绍:

个人背景:马国翰(1794—1857),字词溪,号竹吾,原籍章丘市双山办事处三涧溪村,后迁居历城劝夫庄(今称权府庄、全福庄)。他自幼跟随在山西做知县的父亲读书,学习勤奋,后从师金宝川、吕心源。19岁时,在家乡考中秀才,此后近20年以教书为业。
学术成就:马国翰在汉学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对许多珍贵古籍的散失深表痛惜,决心进行古书辑佚工作。他共购买各类书籍达57000余卷,通过剔抉、考证、辨别真伪等方法,分门别类汇纂成册,定名为《玉函山房辑佚书》。该书分为经、史、诸子三编,700多卷,共辑佚书594种,对搜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
著作影响:除了《玉函山房辑佚书》,马国翰还编写了《农谚》、《月令七十二候诗自注》、《夏小正诗自注》等有关农业季节、物候的诗文著作,以及读书札记《目耕帖》等。他的这些作品在学术界受到重视,并对后来的文献整理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官职经历:马国翰在1831年中举人,第二年成为进士,历任陕西敷城、石泉、云阳知县。1838年因政绩卓越得到皇帝召见。后以“去家既久,坟墓庐舍均须修治”为由,辞官回故里。1844年出任陕西陇州知州,1853年因病辞官回乡,1857年去世。
总的来说,马国翰的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献保护,他的辑佚工作尤其突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录

归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