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象数论-黄宗羲

作品简介

《易》学著作。明末黄宗羲撰。六卷。前三卷主要论《易》象,后三卷主要论《易》数。作者认为,易学“至京房、焦延寿而流为方术,至陈抟而岐入道家”,后世学者为宋儒“象数”之言所迷惑,不明本原。自序称:“《易》广大无所不备,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说,而《易》之本义反晦。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绝学,故为所欺。今一一疏通之,知其于《易》本了无干涉,而后反求《程传》,亦廓清之一端。”前三卷论《河图》、《洛书》、先天、方位、纳甲、纳音、月建、卦气、卦变、互卦、筮法、占法,附所著《原象》为内篇,全部是关于象的论述;后三卷论《太玄》、《乾凿度》、《元包》、《潜虚》、《洞极》、《洪范》数、《皇极经世》等

作者简介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被誉为清代“浙东学派的鼻祖”。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字太冲,号南雷先生,别号梨洲老人,是浙江余姚人。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具体如下:

学术研究:黄宗羲是一位多产的学者,他的著作涵盖了经学、地理学、天文历算学等领域。他的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思想:黄宗羲被认为是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之一。他在政治、哲学、史学、文学与科学思想方面都有理论创新,其新民本思想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
社会影响:黄宗羲的思想和著作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孙奇逢、李颙并称为“国初三大儒”,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显示了他在清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化贡献:黄宗羲在实学传承、民本思想、社会治理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浙东学派的鼻祖”。
综上所述,黄宗羲不仅在学术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有重要的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目录

提要
易学象数论卷一
易学象数论卷二
易学象数论卷三
易学象数论卷四
易学象数论卷五
易学象数论卷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