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岩易传-张浚

作品简介

南宋张浚撰。十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前九卷解说经传,末一卷为《读易杂说》。《四库全书提要》云:“其曾孙献之《跋》云:‘忠献公潜心于《易》,尝为之传,前后两著稿,亲题其第二稿云:此本改正处极多,绍兴戊寅四月六日,某书始为定本矣。献之尝缮录之,附以《读易杂说》,通为十卷,藏之于家。’据此,则《杂说》一卷似献之所续附。然考献之是《跋》在嘉定庚辰,而朱子作浚《行状》已称有《易解》及《杂说》共十卷,则献之特缮录而已,未尝编次也。其书立言醇粹,凡说阴阳动静皆适于义理之正。末一卷即所谓《杂说》,胡一桂议其专主刘牧。今观所论河图,信然。朱子不取牧说,而作浚《行状》但称‘尤深于《易》、《春秋》、《论》、《孟》’,不言其《易》出于牧,殆讳之欤?”

作者简介

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8月28日),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是南宋时期的名相、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及学者,也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代。他在历史上以积极参与抗金斗争而著称,并在政治上担任过高官,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等,封爵和国公、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太师,谥号忠献。

张浚生于1097年,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他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任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在南宋初年,他参与平定了苗刘之乱,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并因重用吴玠等将领抗击金兵而闻名。张浚主张积极抗金,但在他主持的富平之战和符离之战中遭遇失败,这些军事失利为他招来了不少批评。

张浚同时也是学者,留下了一些重要著作,包括《中兴备览》、《紫岩易传》、《易解》、《杂说》等,体现了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他去世后,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不仅在故乡四川绵竹有进德堂祭祀他,还在汉中建有“张浚祠”,元代时更是在绵竹建立了以他的号命名的“紫岩书院”。

总体来说,张浚是一位在南宋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尽管他在军事行动上有所争议,但其坚定的抗金立场和对国家的忠诚仍然为后世所称颂。

目录

提要
紫岩易传卷一
紫岩易传卷二
紫岩易传卷三
紫岩易传卷四
紫岩易传卷五
紫岩易传卷六
紫岩易传卷七
紫岩易传卷八
紫岩易传卷九
紫岩易传卷十
紫岩易传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