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僚问答-刘衡

作品简介

清刘衡著。二卷。本书辑录作者在四川任官时,就如何治民与僚属的问答。内有图治之道在恤民贫、恤贫民之道在保富民、保富在除弊、除弊在禁制棍蠹诬扰、禁制棍囊诬扰在熟读律例、读律在熟读诉讼断狱两门共41条、收呈时先讯原告之法、先审原告例有专条、讼案可讯即讯纵有一二人不到亦可讯结不必俟唤齐方讯亦例有专条、盗案差手所起之赃虽经主认可未可尽凭令失主认赃之法附等文。

作者简介

刘衡(1776-1841),字蕴声,一字讱堂,号廉舫,是清代的一位著名学者和官吏,出生于江西南丰。他在嘉庆五年(1800年)以副榜贡生的身份开始了他的仕途,担任过官学教习,并在广东、四川等地担任过知县、知州、知府等职,最终官至河南开归陈许兵备道。

刘衡以其公正廉洁和卓越的吏治能力而闻名,尤其在四川垫江、巴县等地任职期间,他深得民心,被百姓誉为“刘青天”。他针对当时县衙中存在的“棍蠹”问题,即衙役、书吏等滥用职权、勒索百姓的现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和整治措施。刘衡重视地方风俗与民众疾苦,强调以教育和劝导为主,同时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不贷,但又兼顾宽严相济的原则,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在学术方面,刘衡留下了宝贵的文献,如《庸吏庸言》、《读律心得》、《蜀僚问答》、《六九轩算书》、《纂学备考》等,这些著作不仅记录了他的为官心得,还对后世的官员从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庸吏庸言》特别突显了他对吏治的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强调了去除官场弊端、亲民爱民的重要性,对清代乃至后世的政法队伍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刘衡的政绩和思想在当时就获得了高度评价,皇帝曾下令将其政绩编入循吏传,以供后世观感学习。他的事迹和著作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也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

目录

●蜀僚问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