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本郑氏周易-惠栋

作品简介

东汉郑玄撰,南宋王应麟辑,清惠栋增补。三卷。《四库全书》本。郑玄《周易注》佚后,王应麟曾辑有遗文一卷,后人附刻于《玉海》之末。然王辑本皆不标明采自何书,各条次序先后或与经文不应,亦有遗漏未载者。惠栋遂因其旧本,重为补正,凡应麟书已载者,一一考求原本,注明出处;其次序先后,亦悉依经文厘定;更搜采群籍,上经补二十八条,下经补十六条,《系辞传》补十四条,《说卦传》补二十二条,《序卦传》补七条,《杂卦传》补五条;移应麟所附《易赞》一篇于卷端;删去所引诸经《正义》论互卦者八条,而别据郑玄《周礼·太师注》作《十二月爻辰图》,据其《月令注》作《爻辰所值二十八宿图》,附于卷末,以驳朱震《汉上易传》之误。《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信而有征,极为详核”,又云:“虽因人成事,而考核精密,实胜原书。应麟固郑氏之功臣,栋之是编,亦可谓王氏之功臣矣。”其后,丁杰、张惠言又重订《周易郑注》十二卷,则是在王、惠二本的基础上复为增补厘正,宜资参览。

作者简介

惠栋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藏书家、校勘学家和经学家,被誉为吴派汉学的代表人物。

惠栋(1697年11月18日—1758年6月27日),字定宇,号松崖,江南元和(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是学者惠士奇之子,出生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惠栋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六岁能诵《三字经》,十岁时已通读《四书五经》。他早年曾师从程颐的后裔程明德学习经学,并广泛涉猎史、子、经、古文、诗词等方面的知识。后来,惠栋开始向朱熹学派转向,并受到了当时朱熹学派的代表人物张岱的影响。

在清代学术发展史上,惠栋是首先打出汉学旗帜的学者。他远绍清初顾炎武等学术大师博通务实的学风,近承阎若璩、胡渭等学者的治学途径和方法,又接续家学渊源,于学术研究中详征博考,爬梳钩沉,致力于汉儒经学的发掘和表彰,终于使一代学术由此发皇。

惠栋的学术成就主要在晚年显现,他在与时任江苏巡抚的顾炎武等人的交往中,对朱熹学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他的学术实践对清代江南地区的学术繁荣做出了贡献。作为擎起清代“汉学”大旗之巨匠,惠栋易学不仅重现了汉易之风华,也开创了乾嘉学术之风气与格局。汉宋争衡确实是清代学术演进中的事实,乾嘉学者江藩所著《国朝汉学师承记》和《国朝宋学渊源记》便是明证。

总的来说,惠栋的学术成就和对后代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研究和思想至今仍被学术界所重视。

目录

郑氏周易赞
卷上
卷中
卷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