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元代演山省翁所撰述。曾世荣(1252~1332年),字德显,号育溪,又号演山翁,衡州(今衡阳市)人,为元代著名儿科医家。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3年)以前,卒于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幼习举业,及长,从世医刘思道学医,以幼科知名于时。书凡20卷,卷1至卷3记述儿科医论二十五篇;卷4、卷5议初生儿证候二十六篇;卷6、卷7论指纹脉和气色;卷8述病证疑难—十八篇;卷9议胎中受病诸证十五篇;卷10至卷20议各种儿科病证的辨治,计有惊风、发热、吐泻、疳积、肿胀、杂病、伤寒、疮疹等内容。该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色脉证治、胎中受病、惊风痰热等论述颇详,用药独到,尤其在产前调摄、产后鞠育及用药等方面,发挥前人之不足。
作者简介
曾世荣是元代著名的儿科医学家。他不仅在医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各个方面深入探讨曾世荣及其贡献:
人物生平与背景
早年经历:曾世荣出生于南宋理宗淳佑十二年(1253年),幼时习举业,后转而从医,师从刘思道学习医术。
职业生涯:曾世荣以儿科知名于时,行医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逝世时间:曾世荣于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逝世。
学术贡献与著作
《活幼心书》:此书共三卷,刊于1294年,内容包括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及临床心得。
《活幼口议》:此书二十卷,为曾世荣毕生经验的总结,详细论述了小儿生理病理、保育、审脉、辨证、用药等方面。
望诊重视:曾世荣在著作中充分强调了儿科望诊的重要性,并提出“精观形气”、“细察盈亏”等观点。
攻邪治病:曾世荣主张攻邪治病,药用寒凉之品,并提出了“攻中有补”的学术观点。
儿科医学的创新
惊风四证八候:曾世荣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惊风病的“四证八候”概念,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急惊病变重在心肝:曾世荣认为急惊之病主要归于心、肝二脏,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学术影响与评价
儿科文献的重要著作:《活幼心书》和《活幼口议》是我国儿科文献的重要著作,在中医儿科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后世认可与沿用:曾世荣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得到后世医家的认可,沿用至今。
个人品质与特点
勤奋好学:曾世荣自幼习举业,长而从医,不断学习和实践,成为一代名医。
创新精神:曾世荣不满足于传统医学理论,勇于提出新的见解和方法,如攻邪治病的观点。
注重实践:曾世荣注重临床实践,其著作中的内容多为亲身实践经验的总结。
时代背景与影响
元代医学环境:元代医学发展较为缓慢,曾世荣的出现为当时医学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会需求:由于儿童疾病多发,社会对儿科医生的需求较大,曾世荣的儿科专著满足了这一需求。
与其他医学家的比较
与钱乙的比较:曾世荣继承了钱乙的惊风病理论,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与陈文中的比较:曾世荣与陈文中在痘疹治疗上有不同见解,曾主张寒凉学派的观点。
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中西医结合:曾世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为现代中西医结合提供了借鉴。
儿科医学的发展:曾世荣的贡献启示现代医学应更加重视儿科医学的研究和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人们可以看到曾世荣不仅是元代儿科医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医儿科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学术成就和医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世荣的医学实践和创新精神值得现代医学工作者学习和借鉴。他的生平和贡献也让人们认识到,医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需要勇于创新和提出新的见解。
目录
序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卷之十九
卷之二十
丹波元胤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