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三国蜀谯周撰。二十五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作者以为司马迁《史记》中对周、秦以前的记载不专据正经,因而另外凭借旧典而作此书,以纠其谬。原书早佚。清章宗源有辑本一卷,收入孙星衍《平津馆丛书》。从这些片段的文字看,其中有许多古代文物制度及创造发展的记叙,亦含有某些神话因素。
作者简介
章宗源是清代乾隆年间的文献学家和举人。在历史长河中,许多学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对文化的热爱为后人所称道。章宗源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因其学术成就被记住,还因为他的人生经历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特点。下面将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生平背景
早年经历:章宗源,字逢之,于1751年出生,他的家族原本并非大兴籍,但因其兄章宗瀛成为编修官并定居京师,章宗源一家也随之迁入。
学术起步:自幼好学的章宗源,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以对策博瞻的方式获得举人资格,此后更加致力于学术研究,积累十余年时间采集经史群籍传注。
学术成就
辑录古籍:章宗源用功甚勤,不仅限于阅读,更注重于辑录和整理唐宋以来的重要文献资料。他的这种学术活动对于保存和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学术态度:他自言“辑书虽不由性灵,而学问日以进”,这句话反映了他对学术的认真态度和自我提升的追求。在他看来,辑书不仅是对知识的一种积累,更是个人修养和学问进步的途径。
社会地位
举人身份:举人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代表着通过了省级考试的文人。作为举人,章宗源在当时社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
学术影响:尽管史料中关于章宗源的记载不多,但从他辑录的文献和后人的记述中可以窥见他在当世及后世学术界的影响。他的工作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时代意义
文化传承:章宗源的学术活动体现了清代中期文人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感。在一个以科举为主导的社会体系中,他能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致力于文献的辑录和整理,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学术典范:他的学术态度和方法也为后来的学者树立了典范。在今天看来,章宗源的学术精神和成就依然值得学习和尊敬。
历史评价
学术贡献:历史上的学者常以他们的著述和思想影响后世,章宗源通过辑录古籍,为中国文化的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的名字可能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在文献学界,他的贡献是被认可和尊敬的。
个人品质:从他的学术态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严谨、勤奋的学者。这种品质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总之,章宗源的生平和学术成就是中国清代学术史上的一个缩影。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成功,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群体努力和奋斗的象征。通过对章宗源的介绍,人们不仅能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化的尊重这样的普遍价值。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