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集解-裴骃

作品简介

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裴骃撰。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历史学家。官至南中郎参军。他因为看了徐广的《史记音义》有独见,又认为过于省略了,于是采摘九经诸史和《汉书音义》等书为《史记》作注解,所以题名为《史记集解》,共一百三十卷。书的上半部很可观,下半部较简略,甚至一连几页不见一字的也有。原本为八十卷,后《集解》为毛氏汲古阁刊为一百三十卷。自明代与《索隐》、《正义》附入《史记》原书。后又有删削。如《五帝本纪》“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句下,脱“名见左传”四字,《项羽本纪》“其九月会稽守”句下脱“徐广曰尔时未言太守”九个字等。有汲古阁刊本、金陵局本、点石斋本。

作者简介

裴骃是南朝著名的史学家,以《史记集解》垂名于中国史坛。以下将深入探讨这位历史学者的生平、成就及其在史学领域的贡献:

个人背景

家世与早年:裴骃出生于河东闻喜(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学术底蕴的家庭。他的家族中,父亲裴松之和孙子裴子野都以史学成就闻名,形成了著名的“史学三裴”。
官职经历:在政治生涯上,裴骃曾官至南中郎将参军,这一职位虽然不属于高级官员,但表明他在当时的政府体系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学识修养:裴骃继承家学,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视野。他的学识不仅限于历史,还涉及广泛的经传百家及先儒学说,这为他后来的史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成就

《史记集解》的编纂:裴骃最著名的成就是为司马迁的《史记》作注,编撰了《史记集解》。这部作品不仅是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也是对后世《史记》研究和理解极其重要的文献。
注解方法和特点:在《史记集解》中,裴骃采取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广泛采集各种资料,力求注解准确无误。他注重选取材料的精华,去除浮夸之言,对于不同说法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展现了高度的学术诚信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学术影响

对《史记》研究的贡献:《史记集解》不仅丰富了《史记》的内容,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见解,极大地促进了《史记》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史学史上的地位:裴骃的《史记集解》,与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并称为“史记三家注”,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三部作品共同构成了《史记》研究的基石,影响了无数后来的学者。
家族成员

家族传承:裴骃的家族成员中,除了父亲裴松之外,儿子裴昭明和孙子裴子野也都在史学领域有所建树,体现了家族在史学传承上的连续性和深度。
家族成员的成就:裴昭明曾任射声校尉、广陵太守,而裴子野则是一位散骑常侍,同时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史学家。这样的家族背景为裴骃的学术生涯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术氛围。
文化意义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通过《史记集解》的编纂,裴骃不仅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的作品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资源。
启示现代学术研究:裴骃的学术精神和方法对现代学术研究同样具有启示意义。他的严谨态度、广泛采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对待不同学术观点的开放态度,都是值得现代学者学习和借鉴的。
总的来说,裴骃作为南朝著名的史学家,其生平和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学术精神的精髓。通过对《史记》的深入研究和注解,裴骃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也为人们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视角。他的学术生涯和成就,无疑是中国史学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铭记。

目录

提要
史记集解序
史记集解卷一
史记集解卷二
史记集解卷三
史记集解卷四
史记集解卷五
史记集解卷六
史记集解卷七
史记集解卷八
史记集解卷九
史记集解卷十
史记集解卷十一
史记集解卷十二
史记集解卷十三
史记集解卷十四
史记集解卷十五
史记集解卷十六
史记集解卷十七
史记集解卷十八
史记集解卷十九
史记集解卷二十
史记集解卷二十一
史记集解卷二十二
史记集解卷二十三
史记集解卷二十四
史记集解卷二十五
史记集解卷二十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