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名臣奏议-赵汝愚

作品简介

一百五十卷。赵汝愚编。赵汝愚(1140—1196),南宋饶州余干(今江西余干西北)人,字子直。宋宗室,乾道 (1165—1173年)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寻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 (1190—1194) 初召为吏部尚书,除知枢密院事。绍熙五年(1194),与韩侂胄共立宁宗,任右丞相,引用朱熹,彭龟年,图论黜侂胄未果,反被侂胄的宗室为相不利社稷为由,黜知福州,继责永州安置,途经衡州暴疾死,后追谥忠定。有《国朝诸臣奏议》、《赵忠定公奏议》、《诗文集》、《太祖实录举要》。《诸臣奏议》书前有淳熙十三年(1186)札子,称尝备数三馆,获观秘府四库所藏,及累朝史乘所载忠臣良七便宜章奏,收拾编缀,殆千余卷,文字纠繁,疲于检阅,后出知福州时,因政事之暇,因事为目,以类分次,而去其重复与不合者,获余数百卷,厘为百余门。始自建隆 (960—963),迄于靖康(1126—1127),推寻岁月,粗见本末。共分为君道、帝系、天道、百官、儒学、礼乐、赏刑、财赋、兵制、方域、边防、总议十二门,子目一百一十四,每篇之末,各附注其人所居之官,与奏进之年月,亦极详核。此书以事而分,可以参考古今,尽其事之沿革利弊。

作者简介

赵汝愚是南宋时期的宗室、宰相,字子直,生于1140年,逝于1196年。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生平背景与早期经历

家世背景:赵汝愚出身于宋朝宗室,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八世孙,江西兵马都监赵善应之子。这样的家世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举成就:赵汝愚在乾道二年(1166年)以进士第一名的成绩状元及第,显示了他非凡的学识和才能。这一成就不仅为他开启了仕途的大门,也标志着他作为学者型官员的身份。
政治生涯与主要成就

早期官职:赵汝愚的官场生涯始于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后历任秘书省正字、集英殿修撰等职,逐步攀升至高位。这些职位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也锻炼了他的政治能力。
重要职务:赵汝愚曾任知福州、吏部尚书等重要职务,其中在吏部尚书任上,他的表现尤为出色,得到了孝宗的高度认可。
绍熙内禅与辅政

绍熙内禅:宋孝宗崩逝后,赵汝愚策划并实施了“绍熙内禅”,成功奉嘉王(宋宁宗)即位,这一行动对稳定宋朝政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辅政表现:赵汝愚在宋宁宗即位后升任右相,与留正同心辅政,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感。
晚年遭遇与平反

被贬与逝世:庆元元年(1195年),赵汝愚因权力斗争被诬陷,最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并在衡州暴卒,一说服药而死。
平反与追赠: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被杀后,朝廷恢复了赵汝愚的原官,并赐谥忠定,追赠太师、沂国公。宋理宗时,更是配享宁宗庙廷,追封福王,后改周王。
在考虑历史人物及其贡献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历史背景:了解一个人物的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其行为和决策。
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对个人的命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在充满权谋的宫廷政治中。
人物关系: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也是理解某个人物历史地位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赵汝愚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状元及第到参与重要的政治活动,再到晚年的不幸遭遇,他的故事反映了宋代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尽管最终遭遇不幸,但他的政治智慧和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仍被后世所铭记。

目录

提要
原序
进宋名臣奏议劄子
进宋名臣奏议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