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凡四卷,林时对撰。时对字殿扬,号玺庵;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庚辰(十三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历八月余,奉使南旋。弘光立南都,以使科都给事中召;未赴。鲁王监国,累迁太常寺卿,晋右副都御史,兼署兵垣。事去,杜门不出而终。当在北都时,凡朝常典故及国计民生利病安危,细细札记。放废以后,积纂成书,名曰「荷牐丛谈」。计卷一共二十二则、卷二共二十三则,大体为明初至天启年间事;卷三共二十三则,为祟祯朝事;卷四共十二则,则为南明诸王以及郑氏海上事。其在一、二卷中,偏重记述掌故;至三、四卷,则以评叙史事为多。
作者简介
林时对,字殿扬,号茧庵,是明末著名的遗民和抗清志士。他出生于浙江宁波府鄞县的一个汉族家庭,生活在动荡的明末时期。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
出生背景:林时对原名林时对,1623年生于浙江宁波府鄞县。他的家族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为他后来的学术和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举成就:崇祯十二年(1639年),年仅十八岁的林时对中举人,次年连科及第,成为赐同进士出身的青年才俊。这一成就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足以证明他的学识和才华。
政治生涯
初入官场:林时对在崇祯朝官至行人司行人,这是负责传旨、宣诏的官职。尽管职位不高,但他因此得以接触朝廷高层,为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基础。
抗清活动:随着明朝的覆灭和清朝的建立,林时对积极参与了抗清活动。他在弘光朝被召为御史,后加入鲁王朱以海领导的抗清势力,官拜太常寺卿兼右都御史。这些行动表明了他坚定的抗清立场和对明朝的忠诚。
隐居生活
失败后的隐居:抗清活动失败后,林时对选择隐居,终生不仕清朝。这种坚持原则的行为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体现了他的高洁品格和坚定信念。
晚年拒绝出仕:即使在康熙朝,林时对也拒绝了博学鸿儒科的推荐,坚持不出仕。这表明他对于明朝的忠诚和对清朝的抵抗是始终如一的。
文学成就
主要作品:林时对著有《茧庵逸史》和《荷插丛谈》等书。《茧庵逸史》记录了国难时期的历史,而《荷插丛谈》则是笔记体作品,涵盖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文学特点:《荷插丛谈》的内容既有作者亲历目睹的事件,也有来自故老传闻和名贤手授的信息。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展现了林时对深厚的文学造诣。
人物评价
品德高尚:林时对以其恬淡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受到后世敬仰。他曾说:“士人若爱钱,即不值一钱。”这句话反映了他清廉自守的人生态度。
忠贞不渝:他对明朝的忠诚和对抗清活动的坚持,使他成为了明末遗民中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是对忠诚和信仰的坚守,也是对个人品德的高度追求。
综上所述,林时对不仅是明末抗清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造诣的学者。他的作品和生平事迹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传递了忠诚、坚韧和清廉的道德观念。
目录
自序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评论(0)